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现在终于出版了,这是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对于实现中央提出的把我们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工程咨询委员会对两部文集分别进行了多次审议,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并从中得到不少教益。我们认为,新编的两部文集有以下突出优点:
第一,编辑方针明确。课题组的同志从开始接受任务时就十分清楚,在已有全集、选集的情况下,之所以还要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文集,目的是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需要,为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文本。已有的选集、全集或过于简略,或篇幅过大,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就需要重新编译既能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精髓,又能指导当前现实,篇幅又较适中的基础性读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就是这样的读本。
第二,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为了便于读者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新编两部文集在内容选择、篇目安排上,力求做到系统、全面。两部文集收集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著作,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军事、外交、党建等诸多方面,充分展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博大精深。同时,为方便读者学习领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部文集又重点突出了与我国现实紧密相关的篇目。凡选入两部文集的著作,都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体现了马列著作中的与时俱进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不同历史时期,理论上都有创新。这种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新编两部文集中都有充分体现。1848年,欧洲爆发了革命。这次革命虽以无产阶级的失败告终,但积累了宝贵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在所撰写的《1848年到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对这次革命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的论断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比起《共产党宣言》,在理论上前进了一大步。到了19世纪90年代,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斯在1893年为《1848年到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写的导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思路,就是充分利用当时在德国出现的普选权这种合法斗争形式,为无产阶级未来的决战积蓄力量。恩格斯同时也提出了告诫,无产阶级决不能放弃革命权,必须维护这唯一的、真正的“历史权利”。通过精心的编排,这一理论发展脉络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体现得十分清晰。在《列宁专题文集》中,编者同样很注意列宁在一系列问题上的思想发展过程。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月革命前无产阶级没有取得政权,那时列宁强调要通过暴力“剥夺剥夺者”。十月革命后,当剥夺者已被剥夺,国家进入建设时期,列宁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不仅是暴力,甚至主要不是暴力,而是形成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劳动组织,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的思想演变过程,通过课题组专家的精心编目,在这里体现得非常清楚。
第四,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它的三卷先后出版于1867、1885和1894年,如完全按照历史顺序编排,就可能被分割在不相连续的若干卷内,破坏这一重要经典著作理论的完整和逻辑的严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对此的处理是,不拘泥于时间顺序,把《资本论》集中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卷内,以保持它的连贯性。这既没有违反历史主义原则,又保证了重要经典著作的完整性。《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辑,则采取了另一种思路。它以专题为主,也就是以理论内容为主,但在每一专题下所收集的列宁著作又都按严格的时间顺序排列,这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编排,视角独特,方法新颖,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
此外,两部文集按照新的思路又重新编写了题注,加强了对原著内容的说明,对原著起到了很好的导读作用。可以看出,编译一部高水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文本,不是简单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相关著作汇集在一起,或者在已有文本基础上略作增删的技术性工作,而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再创造工程。正是通过课题组全体专家的创造性劳动,才会有这样两部重要文集的面世。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