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从明年1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液态奶将陆续集体提价。29日从北京众多超市卖场证实,已经收到伊利、蒙牛、三元书面或口头提价通知,三元入户牛奶也加入提价行列。通知单上给出的调价理由是“用工成本和物流费用增加及部分原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给我们的经营造成了困难”。
红网:乳企集体涨价为何引来一片质疑?
三大乳企在寻找涨价理由时为何要故意歪曲事实?其意图或许就在于转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一方面,由于国内乳业负面新闻不断,企业需要花大力气消除影响,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另一方面,面对国外乳企“咄咄逼人”的竞争,以及要实现企业自身设定的经营目标,涨价无疑就成了不二选择。
武汉晚报:乳制品集体涨价会物有所值吗
对中国的乳品企业来说,多年来忽视稳定安全的原奶供应,忽视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已经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外国奶粉乘虚而入在内地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担忧,中国乳业再无作为,恐将出现阵地“全面失守”的大溃败。不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而寄希望涨价来谋取利润,这样的短视行为注定是饮鸩止渴。
扬子晚报:集体涨价?乳企思量公众反应了吗
平心而论,国人对国产乳业够支持的了,然而,一些大牌乳企太不珍惜国人的“爱国心”,“毒牛奶”等丑闻一再被曝光,太伤害消费者感情了。公众对这次乳企涨价反应这么强烈,还因为节前集体涨价,这是否涉及串通涨价?我们不宜望风捕影,随便评价,一旦事实不符,对企业也是伤害。我们相信事实,目前,公众拭目以待,期待有关监察权威部门早日给个说法。
羊城晚报:乳制品逆势涨价潜藏“超常逻辑”
这次乳品企业同时同声涨价,表现了罕见的“步调一致”,令人怀疑他们结成了价格同盟。在部分中小型乳企遭到淘汰之后,几大上市公司乳企更加容易“团结一致”。这种团结如果用以应对国际市场则有利于民族企业,但如果用以应对国内消费者则后果堪忧。尽管消费者难以结盟,但当沉默的群体被激怒时,必将形成翻江倒海的力量。———这种力量你永远不可低估!
中国网:奶企集体涨价不过是“趁节打劫”
这招“集体涨价”的打算和出台,也不过是“趁节打劫”。双节来临,社会公众节日应酬和串亲访友的机率增多,节日期间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也会增长,对乳品购买和消耗就像“过年回家的火车票”一样有一定的刚需性。在市场刚性需求之下,乳企们为获得更大利益而“哄抬价格”就有了必然性。
CE编后语:
奶企敢于逆势而动,“底气足”是最关键的。有足够的胆量与消费者抗衡是奶企们在三氯氰胺事件之后的一直持有的态度。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中国人的健康梦想放到了奶业去承载,换回的除了那些没完没了的食品安全的担忧之外,还有价格上任意抬高无奈。对于牛奶,喝还是不喝——这是个问题!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