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入脑又入心

2009年12月11日 06:39   来源:人民日报   董洪亮
    一项调查表明,50%多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实施意识形态教育。然而,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常有学生埋头看小说、用耳机听英语,甚至不乏逃课者。这令人深思。

    思政课事关大学生灵魂的铸造,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增强吸引力,让听讲者入耳、入脑、入心,思政课才能润德端行,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那么,该怎样让思政课入脑又入心?

    增强针对性是重要前提。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避免无的放矢、保障课程的针对性。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但是,网上信息只能反映学生的一部分想法。教师们深入学生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谈心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这种师生“面对面”并不多见。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后,教师在课堂上才好呈现思想修养教学的侧重点、法律基础部分的着力点。

    不回避现实问题,利于思政课吸引学生,留住了学生的身,才可能进入他们的心。一道围墙隔不开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大学生的思想脉动与社会上的思想潮流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紧密追踪社会的热点问题、思想动向。反腐倡廉,房价波动,就业形势……这些焦点及相关政策,大学生同样关注。其实,《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有非常强的现实性,但是,切忌空谈其现实性,最好能够结合现实问题来说理论,这样理论才不会是“灰色”的,才有盎然绿色般的生机。

    大学生群体风华正茂,他们求知欲强、视野开阔,通过网络等媒介对国际社会有比较多的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如何蔓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越走越宽广?回答这些学生关注的问题,要求教师不仅研究国内思想动向,还要分析、研判国外的思想动态,结合《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内容,放开视野,纵横解析,不仅帮助学生知其然,而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思政课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就是回答现实问题的方法论。授课内容丰富了,自然能够更好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授课方法、手段也是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重要内容。照本宣科,读教材、念教案,这样的讲课法怎能有吸引力?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不仅可以丰富授课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校园网络,南开大学思政课教师开出集体博客“晨钟”,与学生及时沟通,把思政课延伸到课堂之外。北师大思政课引入“视频资料”、“案例讨论”、“延伸资料”等。这些探索值得借鉴。

    有的思政课教师说,本想在课堂上多讲些社会热点问题,又担心讲多了完不成课程规定的内容。看来,思政课内容也需要改革,是否可以在大纲的指导下,给教师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性?思政课讲好非常不易,学校要鼓励、支持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探索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的新方法。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