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中坚定我们的科学信仰

2009年11月11日 07:56   来源:光明日报   周正
    近日,我国科学技术界两位巨匠——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相继逝世,他们两位一位享年107岁、一位走过98年的辉煌人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二老都为我国科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痛惜。人们在深深缅怀两位科学巨匠的同时,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崇高品德,学习他们的为人和治学的大师风范,更加坚定对于科学的信仰。

    科学研究无国界,但伟大的科学家总是爱国者,都会将他们毕生的聪明与智慧奉献给自己的祖国与人民。钱学森先生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和生活,毅然献身中国的航天事业;早在1929年,贝时璋先生就从德国回到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将毕生所学报效祖国。钱老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我们要学习两位科学家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先后回到相对落后的祖国,并将世界先进科学研究成果与理念引进中国,承担起各自领域的开创者的重任。至此,中国两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得以跟上世界的步伐,中国人用世界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在航天和生物物理学领域推动科学探索、促进社会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

    虽然已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人物,贝、钱二老在科学面前却始终是“谦逊的突破者”,在遥远的未知面前保持谦逊,在自己既有的认识和成绩面前敢于突破。钱老在功成名就之后,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他说:“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而贝老直到百岁高龄,还敏锐地关注着国际科学的前沿,一刻也不停止探索和追寻的脚步。

    其实,这么多人缅怀两位科学巨匠,不仅是对他们二人成就和品格的推崇与怀念,同时也还蕴含着这样的意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需要他们这样的人,需要更多的人学习他们追求科学、报效国家的精神。

    钱老生前曾痛切地问道:“中国何以不出大师?”随着一位位科学巨匠的悄然离去,这个质问变得更加尖锐。我们不是需要大师来充当雕像,我们真切地需要全社会都能从大师身上看到凝聚的科学精神,看到追求真理、敢于创新、淡泊明志的为人为学态度。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差距。贝、钱二老报效国家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现在已不可复制,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是永恒的,这种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