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春运如何承载回家情结

2012年01月06日 06:51   来源:京华时报    陈家兴

  这是中国一道特有的世界客运难题。短短的40天之内,超过31亿人次的中国人要在神州大地上奔波。其他国家还没机会回答过这道考题。

  每年的春节回家,是亿万中国人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情结。无论2008年的那一场雨雪冰冻灾害,无论海陆空运力是否有限,也无论爆炸性增长的人流让旅途拥挤不堪,似乎什么也阻不断中国人春节回家团圆的路。

  研究者发现,春运作为一个问题,在1953年就出现了。到1957年则变成大问题,《人民日报》破天荒第一次为此发表社论,以《春节期间的交通问题》为题疏导群众不满情绪。这一年铁路运送其实只有1500万人次左右,往返即为3000万人次,而今年春运客流量预计将达到31亿人次。

  不管投放多少运力,最终都被国人春节期间消化掉,还总是处于吃不饱的饥饿状态,这或许是春运难题在60年里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破解的原因所在。春运难题实质就是国人的回家文化情结问题,这60年,春运一直在承载这沉甸甸的情结。

  年年都有载不动的不满和烦恼,今年依然。网络购票新举,方便了不少人,但不完善又惹人恼。农民工群体也不堪买票难之苦,一位农民工兄弟给铁道部领导写信,诉说不会上网的购票艰辛。多增购票渠道解决的是购票方便,买票难的实质还是运力的问题。

  60年过去,运力问题今非昔比。如果说新增的运力适应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在面对巨大运力投放之后,将意味着在春运40天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运力会面临巨量过剩。如果仅仅是为春运而增运力,这样的代价又确是今日中国所不能承受之重。

  但是,春运难题又必须直面并根本性破解,既然中国人的回家情结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那么就必须对这样的文化情结倍加呵护与尊重。

  诚然,把运力扩张到最大状态,科学运筹使运力配置更加合理、运能有新的增加,可以缓解春运矛盾,而在根治之前,客方与运方的相互尊重与理解也是缓解春运矛盾的一剂良药。

  年年都有载不动的不满和烦恼,今年依然。网络购票新举,方便了不少人,但不完善又惹人恼。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