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餐饮品牌当珍惜

2011年04月03日 12:51   来源:东方网   缪迅
    清明节将至,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市工商局最近组织对本市流通环节的青团进行了抽样检验。结果,除多家超市、餐饮店生产的部分青团被检测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外,赫赫有名的王家沙牌和新雅牌豆沙青团的抽检结果居然也不合格。这对很多这两家“老字号”的忠实消费客或正打算到这两家老字号餐饮名店去购买些青团品尝品尝的市民们来说,实在是相当惊诧和颇为扫兴的。

    也许,王家沙点心店还算不上上海最“老字号”的餐饮名店。但是,笔者对王家沙的感情还真有点不一样。因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笔者去吃过王家沙。几十年来,只要走过路过王家沙,总不会忘记走进去吃一客点心或带几只蟹壳黄、蟹肉汤团回家的。至今笔者已吃过N次王家沙了。这些年来,觉得王家沙点心的味道和小时候的滋味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了。我想,很多经常光顾王家沙的朋友应该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吧!

    王家沙是上海滩的老字号点心店,蟹粉小笼是经典,个大汁鲜;各种酥饼、糕团也不错,馄饨、生煎、两面黄之类的点心更是很多上海人从小吃到大的传统经典小吃.而每年三、四月里推出的青团也颇令人期待。

    在老上海的眼中,上海小吃中的“老字号“口味一直是比较正宗的,王家沙可以算是其中之一。历经时代变迁,从1945年至今已经走过了66年的王家沙,很多点心的口味基本上还保持着上海传统特色。

    这些年来,王家沙虽然依然名声在外,生意也兴隆得很,还开出了不少连锁店。但不必否认的是,王家沙的众多品牌点心并未随着近年来价格的"水涨船高"而质量也随之提升。一些老食客反映,王家沙的一些老牌子点心品种口味和做工实在是不如以前了。这也许可以得到谅解,因为如今慕名而来的食客太多了,王家沙的点心师们实在是忙不过来。再说,有些传统的手工操作也因太费事费工、效率不高而改为机器代劳了。这可能也会多少会影响到点心的口味。今年春节期间,笔者携家人在王家沙品尝了蟹壳黄、两面黄等传统点心。吃后的感觉是,和其他餐饮店相比,口味确实并不明显超出一筹。感觉是在"吃名气"而已。

    多少年来,在我们上海,一些口味好吃、做工精细的点心,一旦被社会、被行业以及广大消费者确认为“名小吃”、“老字号”以后,就会身价百倍,继而逐渐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如王家沙、新雅等名店以及这些名店的点心品牌一样。但创业不易,守业更难。老话说的好,不进则退。这几年,王家沙的餐饮品牌基本上还是保持着传统口味的,质量也一直是让不少消费者放心和比较满意的。但王家沙也需要守正创新和蓄势待发再上新台阶的,也需要调整心态、重新认识自我、与时俱进的;更需要严格把好点心制作、经营、销售的每一道关口。总不能老是躺在祖宗的财富中“倚老卖老”吧。

    如今,很多曾在上海滩上名噪一时的百年老店面对市场竞争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昔的名气,甚至关门歇业了。王家沙等那些还活着而且名声依然很不错的餐饮名店,还是应该有点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保住“老字号”的影响力,需要精益求精、诚实待客、搞好传统品种,需要诚信经营和严把质量关和卫生关。同时还需要瞄准市场需求搞点创新、搞点多元化经营。等等。

    王家沙等老字号餐饮名店,是上海的名片,是留在一代又一代上海人心里的温馨记忆。也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具体象征。政府相关部门和老字号的经营者乃至广大消费者,都应该保护、珍惜和发扬这些老品牌,不让它们在我们这一代衰落和消亡。衷心希望王家沙等餐饮名店能及时正确地回应这次“青团危机”,得到消费者的谅解。并且化危机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机遇。争取在维护好品牌名声的同时,让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更精彩。

    让王家沙等“老字号”更上一层楼,这理应是政府有关部门、社会有关各方乃至我们消费者的一份共同的社会责任。但愿王家沙等我们的上海餐饮老字号在新时期能够继续安稳生存,持续健康发展,永放璀璨光彩。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