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仅靠农民很难对抗土地违法

2011年03月30日 08:08   来源:齐鲁晚报   刘洪波
    福建福鼎市违规征用农民土地,假种树应付上级检查。央视焦点访谈3月28日报道这一新闻,环环相扣,顺藤摸瓜,把一起土地违法事件抽丝剥笋般呈现出来。

    对种植着“无根树”的农田,桐城街道村民说是国土部门要来检查,他们被要求先栽假树,村干部说不知种假树,那片地要搞菜篮子工程,农民假种树是想多得征地赔偿,前村主任表示应付了国土部门检查就可以招商建厂。龙安开发区的一片果园也栽种假树,村民说检查的走了他就盖房子,开发区党委书记说要把“群众的工作跟上面的检查两全”,福鼎市国土局局长表示这几年土地政策执行很严格,那片盖房子的果园已被整改。上级检查团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很扎实的报道,可惜央视在信息渠道上的有效支持,全部来自农民。最后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是,土地违法者不作掩盖,假种树应付检查,检查团只来几天,当地土地部门近在身边,违法者为什么只怕上级检查,不怕当地检查呢?而且,上级的检查为什么那么容易就可以应付过去呢?

    土地违法者不怕当地检查,上级检查好糊弄,这是普遍现象。这几年,应付土地检查的假把式各种各样,到地里去插树枝蒙混过关,比搭盖绿色塑料棚逃避国土资源卫星监测,也不见得更加劳民伤财吧。

    为什么土地违法者不怕当地检查呢?我看这可以作为答案:2007年7月,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指出,非法占地占所有土地案件宗数的80%,非法批地的案件占20%。而从违法面积看,非法批地的案件,占涉及土地面积的80%,主要是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八成非法用地与地方政府有关,土地违法者还怕当地检查,岂非天方夜谭?

    上级检查为什么容易对付呢?我没有答案,但现在检查或调研,往往“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有时跟地方关系融洽,行程早计划,玩乐早安排,又怎么会不好糊弄呢?

    我知道耕地保护很重要,也知道农民的权益在征地中得到保护很难。然而,我也知道,发展要靠工业和商贸,而不是保证救命粮的农业,既是现实,也是许多地方早已认同的道理。何况,“土地财政”还是不少地方不可离弃的法宝。而一些先发展起来的地方,很大区域内早已没有“基本农田”可言,无异于“农田变工贸区才能发展”的活例证。这就是为什么违规用地并剥夺农民土地的现象如潮而生。

    确实有过因土地违规行为而查处相当级别干部的做法,如2006年,曾任河南省副省长的李新民和曾任郑州市市长的王文超就因大学城违规占地1.4万亩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然而,这种严厉处分并没有杜绝类似现象的发生。土地已是最紧俏的资源,最生财的资源,同时变农地为建设“热土”,又是发展与兴旺的寄托,用地的即时效用与耕地保护的长久考虑之间,选择难道有什么困难吗?

    这不是靠检查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况检查本身还存在匆匆而过、走马观花的可能,存在乐于看到“种假树”的可能,反正有那些树,就可用“亲眼所见”来交差了。这也不是靠农民与当地政府对抗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况如果地方政府能够给出稍微合理的补偿,农民也未必会保持守住耕地的兴趣。在巨大的利益和效益驱动下,违规用地、侵蚀耕地的趋势仍难挽回。

    客观上说,那些保住耕地,供应农产品的地方,应是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牺牲和贡献的,而其获益远低于工商业发展,守住粮田远不如变田为工业园赚钱,这些地方应当获得足够多的补偿。即使补偿,也不足以弥补土地从耕地田转为开发用地所带来的财政收益。国土资源既属于国家,国家应该努力协调地区发展,才有望守住人口发展必需的耕地。

(责任编辑:李焱)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