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有无公权私用

2010年11月04日 14:23   来源:光明网   

  连日来,一条相同内容而不同标题的帖子在国内众多网站热传,帖子曝光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工商局副局长王一平2006年花10多万元购买一处房产,第二年抵押给海安建行,竟获得800多万元的贷款。10月25日,中国建设银行江苏海安支行办公室一中年男子称,网友所指那处房产评估价是830多万,该行实际上贷了500多万。王一平在海安行政服务中心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房子是从妻子公司按土地成本价买的,“土地成本价30万左右,建房用掉七八十万,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费用,大概总共花掉了200万不到。”王一平说,抵押贷款800万,当年借,当年就还了。

  像海安的这位副局长,能神通广大地做到“10万房产抵押贷款800万”,如此“四两拨千斤”,谁能断然说这里就没有公权私用的影子?换做普通民众,能有这么大的脸面、这么大的能耐去贷这么一笔巨款吗?除非银行里的官员和职工都是弱智!公权的确是个好东西,许多常人不能办到的,它可以办到,如一些低价房、折扣房,往往是官员们近水楼台先得“房”;一些热门职业,也常常是官员们的子女顺风顺水地“公考”进去……别不服气,公权就是公权,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关于公权私用,一直是网络监督的重点。现在,许多网帖是一封封举报信,已然将许多张狂的公权典型揪出了一批,这中间有出言猖狂者、包庇亲戚者、暴力欺民者等等。不过,这样做起到的只能是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而不能根治公权张狂的“癔病”。海安县工商局副局长疑似公权私用一事,再次提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如何监管公权,保证公权不走样?其实,要想起到根治的“疗效”,必须建立并健全对官员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于那些滥用公权者,就应让其付出高昂的违纪违法成本,身败名裂、仕途溃塌。

  前一日,媒体报道说“海安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件事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获悉,纪委也已介入了,目前正在调查”。公众自然希望纪委能有一个权威可信的说法,而不是“躲猫猫”一般地忽悠过去。要知道,一个小县的一名副局长能搅动媒体关注的漩涡,这其间的新闻价值是多么可观!海安县就是在央视投入几个亿的巨资做形象广告,其公众知晓度恐怕也不见得比此事大。

  海安的这位副局长大人是否会身败名裂、仕途溃塌,现在还不得而知,笔者也不希望他出事。毕竟党培养一位干部不容易,培养一位出色的工商局副局长更不容易。公众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官方结论。不过需要提醒公众的是,心态要放平和一点,稍安勿躁,结论迟早会有的。就如“面包和牛奶会有的”那样,至于是不是变质的“面包和牛奶”,就不得而知了,全凭运气呗!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