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后的政声民意”更具有含金量

2010年10月31日 11:46   来源:光明网   火神
    10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岳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干部要有“五平”之心得意不狂受挫不悲》的文章,指出成为领导干部,就站在了聚光灯下,组织有要求,群众有期待,社会有评说,舆论有监督。其中社会有评说,就是指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和人生观。

    中国有一副很有名的楹联叫“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政声,就是群众对官员业绩品行的评判。在任时听到的评判,往往水分大,可信度低,因为人家怕你,或有求于你,自然是好话多多,溢美不胜。如果卸任后,离开了领导岗位,还能听到人们的赞誉,那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对你的政声含金量最高的肯定。

    本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是要求官员在当政期间,多为百姓办实事,出成果,留政绩。为官一任,不管愿意不愿意,总要被人们评价褒贬,总会留下不同政声。政声有好坏优劣之分,为国家利益坚持原则不让寸分的吴仪被人们称为“铁娘子”,带领群众种菜致富的王伯祥被人们亲切叫做“大棚书记”,引导百姓走上富裕之路的谷文昌则被群众称为“谷满仓”,这就是对其政声的高度评价,是用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相反,有的领导干部,尸位素餐,昏聩无能,当官做老爷,且腐化堕落,在任时人们就盼着他赶快下台,下台时大家额手称庆,鼓掌叫好,甚至放鞭炮“欢送”,其政声之坏、名誉之恶,可想而知。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时,亲属都在农村,母亲已年近八旬,妻子王庆芝体弱多病,三个孩子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只有两岁,生活非常艰难。可是孔繁森想到这是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自己不去总得有人去,谁家又没有困难呢?于是,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告别了家乡和亲人,在西藏一干就是三年,后来又进行了第二次援藏,并最终留在西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重,《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社论。

    而早前的6月1日12时40分,鞭炮声响彻海南省盐务局宿舍区的上空,燃放鞭炮并不是有人办喜事,而是盐务局职工以这种方式,庆祝局长兼局党委书记邢福煌因经济问题被“双规”,贪官坏官倒台后,百姓自发庆祝,原因何在?这一切说明了啥?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必然是那些官员作恶多端、民心大失,百姓受其害很深,或者百姓多次举报历经千辛万苦也没能告倒该贪官坏官,当意外得知该官员倒台后,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故而用民间最隆重的燃放鞭炮的仪式来庆贺、来宣泄。还有5月21日,重庆市高院维持一审法院对文强的死刑判决,并驳回同案四名被告的上诉请求。法院门外多位重庆市民得知终审结果之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庆祝,有人拉起“判处文强死刑,法律万岁!”的横幅,燃放的鞭炮持续了3分钟。

    雁过留名,人过留声。官员在任时,大权在握,一言九鼎,想听点褒奖的好话太容易了,酒桌上、报纸上、会议上,很可能满耳满眼充溢的都是赞誉之声、但千万别自我陶醉,一定要头脑清醒,分清其中的真假虚实。官员离任后,没有了权力的光环,没有了官帽的震慑,人们不必再说违心之言,无论褒贬臧否,都是直抒胸臆,无须遮掩,这时候的政声才是最可信、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

    “政声人去后”。每一个想留取良好政声的官员,都应该以孔繁森、焦裕禄、王伯祥、谷文昌、牛玉儒们为楷模,努力工作,造福人民,有所作为,殚精竭虑,群众和历史也绝不会吝惜自己的喝彩和掌声。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