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汽车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

2010年10月12日 14:47   来源:南海网   张若渔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的国内汽车销售近120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9%。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到1700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新车销量将达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武汉晚报》10月11日)

  中国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进入了汽车社会,发达国家几十年的汽车化进程,中国只肖几年便华丽完成。有人把2009年称之为“中国汽车元年”,因为在这一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300万辆,以迅疾的速度和庞大的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而今年,中国汽车产业乘胜追击,在前8个月便已接近去年全年的产销量,更极有可能以1700万辆的规模到达荣耀的巅峰,而在此之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或将摆脱所有陈旧的参照系,自己去创造崭新的历史标杆。

  乐观的情绪甚嚣尘上。1700万辆之后,是2500万、3000万、4000万还是7500万辆?汽车界的专家学者、董事长CEO们,毫不吝惜自己的想象力。一个风驰电掣、征尘滚滚的汽车社会的繁华胜景早已不是辉映在前,它就是我们所置身的现实,一个曾经的自行车的国度,已被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度所取代。

  狂飙突进式的增长,令人欢喜亦令人忧。几近疯狂的增长率,让理性的观察者深感不安,“失控”成了他们描述中国汽车产业时的核心关键词。但无论是否真的“失控”,面对汹涌澎湃的需求,中国汽车厂商丝毫找不到减少产能的理由,恰恰相反,如何进一步地跑马圈地、扩大产能才是他们关切的问题。

  然而,汽车产业的发展终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牵扯众多的综合的社会问题。很难想象,一个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5%的国家,汽车业竟会成为其支柱产业。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近日表示,“十一五”规划新增的1亿吨左右炼油能力,几乎全部被新增汽车消耗。由此可知,高速成长的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一张欲壑难填的血盆大口,其饕餮胃口差不多让中国的石油产业成为其专门的“加油站”,从而加剧其他工业部门的油源紧张,进而可能造成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除了能源,土地和环境显然也难以幸免被汽车所绑架。道路拥堵、停车位稀缺,自不待言,大范围塞车司空见惯,车与路的矛盾呈不可调和之势;环境污染亦然,汽车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令人痛苦的是,这种恶劣情势目前看不到得到改观的迹象,新能源汽车远水不解近渴,严厉的排放标准又没有实施的土壤。

  在能源、土地、环境这所谓“三大制约因素”之外,其实还有虽不那么引人瞩目却异常重要的汽车文化的发育不良。如人所见,在我们的城市里,飚车、交通违章等现象多如牛毛,几乎不可被治理,反映出我们的汽车文化薄如蝉翼。诸如有限使用、绿色低炭、敬畏生命、谨守秩序、可持续发展等汽车文化的精髓,尚需假以时日慢慢培养沉淀。只是一想起这个过程的漫长和艰巨,则不免令人心情低落。

  汽车产业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都需要政府戮力解决。倘若政府缺乏战略视野,总被眼前利益的浮云遮望眼,则很可能使已经格外尖锐的汽车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目前20多个省份拥有汽车产业,各自都在绞尽脑汁地扩大产能,以便在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分一杯羹,但试想一下,一旦达到能源、土地、环境所能承受的临界点,中国汽车产业将何去何从,将会造成多大的产业浪费?政府不能不对此有所考虑,加快产业整合,摆脱对于数量的迷恋,加速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凡此种种,都需要政府高屋建瓴地思考和行动。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