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拆迁株连”,官商都在偷偷地笑

2010年09月19日 07:49   来源:红网   冷雪峰
    今年以来,山东鄄城县政府借“旧城改造”、加大城市开发力度等名义,引入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在部分居民不知情、土地使用权尚未被收回的情况下,擅自将土地卖给开发商。随后,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的项目建设指挥部不遗余力地劝说居民尽快搬迁,并不时上演“拆迁株连”的故事。(9月18日《中国青年报》)

    鄄城县要改造的“旧城”,其实并不是旧城区,更不是危旧房区。在拆迁区,一栋刚刚建好的三层楼房,虽然尚未安装窗户、人还没有入住,依然将被拆除。而位于县城北部的老城区,旧房比较集中,却不在此轮“旧城改造”的范畴。当地一位退休干部认为,现在“旧城改造”的区域,周边配套设施齐全,附近有学校、医院、公园等,开发商之所以选择这一区域开发,正是看中了这一地块巨大的升值空间。

    原来如此。想来鄄城县公仆们的智商不会比这位退休干部要高一筹。他们将一个纯粹的商业开发项目,打上公共利益的旗号,在合法持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居民的愕然中,“一女二嫁”,将土地卖了,而且甘愿充开发商的爪牙和打手,“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了不同办法”,想方设法抓“小辫子”,不签字,就停职、停薪、查账,或者调离原单位。终于,“很多人即使不情愿,也陆续签字搬迁了”。

    与接二连三的抗拆相比,鄄城县的这招“拆迁株连”占尽了便宜,包赢不输。谁都会算账:房子是由人住的,挣钱能买房买好房,挣钱的饭碗没了,房子还会有吗?好日子还能来吗?公权力狠啊,只要你听话,它可以给你这一切,包括做官的可以继续为官,经商的可以继续赚钱。

    “谁也不想和政府过不去,但我的房子才刚刚盖好两年,欠别人的账还没还完呢。现在,政府说拆就拆,我买回迁房还得再贴好几万,我一个月才收入1000元,负担实在太重。鄄城本来经济就不发达,我们老百姓实在折腾不起。”拆迁户王小泽说。

    然而,这样的控拆很苍白。开发商图钱,官员图政绩,所以,共同的“钱”景让官商成了共同体。至于受伤者的心酸和不平,那能是多大的事。不是有言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强大的公权力一旦剑走偏锋,苍生那是何等的渺小和不堪一击。

    让沾亲带故的为自家的房子不得安宁,如此不尽人情的铁石心肠不符合国人个性。看,面对拆迁户们的六神无主和茫然就范,开发商和公权力都在偷偷地笑。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