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争辩不能被利益左右

2010年08月27日 08:20   来源:大众日报   王如林
    从安阳曹操墓的发掘之日起,关于曹操墓真伪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8月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学者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8月23日《扬子晚报》)缺席论坛的河北籍学者闫沛东则声称,已经掌握了录音证据,可以揭露曹操墓造假全过程。自己正在找机会公布录音,准备彻底揭穿安阳曹操墓这个“骗局”。(8月26日《北京晨报》)

    但据《京华时报》近日报道,国家社科院的有关专家回应了相关质疑,声称根据目前的发现综合来看,把它定为曹操墓是最佳选择。

    持续了半年多的曹操墓真假之争,越来越有向一件悬案发展的趋势。争辩双方,都是引经据典,言之凿凿,口水仗越打越热闹。常言说,“理不辨不明,话不说不清”,学术争辩本身就是学术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这种争辩,只有建立在严谨公正的学术态度之上,才能真正揭露真相,还原历史。如果被掺杂了别的因素,争辩只会变为无聊的争吵,把真相越推越远。

    考古属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外行人不好对谁是谁非妄下结论,但有一个事实很清楚,针对曹操墓的争辩,似乎谈不上什么“学术”。这次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来了全国各地的23位学者,人数不少,涉及领域也很广泛,但很奇怪,里面没有一位是正牌的考古专家,而且其所谓的“铁证”也没有公布。而从被质疑方看,从头到尾的表现也很离奇,在曹操高陵开始发掘没多久,存在巨大争议的情况下,一些学者就断定这是曹操之墓,很快,这个没经过充分论证的曹操高陵,又被相关部门评为 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而在不久前,据河南安阳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曹操高陵9月将对外开放,门票初定为 60元。这种缺乏基本学术态度的争辩,到底为了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实在值得品味。

    近年来,各地对于名人的争夺不亦乐乎。貂蝉、赵云、曹操,这些千年前的人物,一个个都被拿出来重新考查户籍。为什么争?显然不仅仅是出于考古的需要,名人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是最根本的。一旦被确定为某个名人的故乡,以维护古迹的名义争取财政拨款自不必说,还能利用名人效应提升本地知名度,拉动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在是个包赚不赔的好买卖。而在这个争夺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往往出于各种考虑,披上“学术讨论”的外衣,发表一些并不严谨的论断,为地方“摇旗呐喊”。于是,在一片喧嚣声中,历史的真相被一步步掩盖,学术和政府的公信力被一步步蚕食。

    借用名人效应发展经济,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此抛弃对历史的尊重,学术的尊重,随意评判历史,就可能变成历史的罪人。当前,关于曹操墓的争论相持日久,公众的困惑也越来越大,我们希望当地政府和专家学者,秉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让学术的归学术,经济的归经济,以公正的态度尽快还公众一个真相。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