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在检查无障碍设施建设时,提出了“爱心城市”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爱心无地域,无障碍设施建设不是装点门面,更需要落到实处多点开花,传递到广州的每一个角落。然而细心的市民可以发现,目前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样板地段、主城区等完备,而偏街小巷、城中村等不足的弊病。笔者住在郊区某镇就有切身体验,经常搭乘公交车,像105国道旁的公交站设在花基,台阶很高,没有什么坡道,更不用说坡度小于1/12了,肢体正常人上下都得小心翼翼防止跌倒;公厕本身就少,至于带扶手的座式便器,反正笔者没见过;银行等外面也常常台阶挡道,也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入口;至于在十字路口设置的便于盲人辩别方向的单响设施,更是少之又少。相信大家不用特地“挑刺”,只要多留意观察,这样那样的缺失无处不在。
扮演“爱心城市”主角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绝非为亚运而建,重要的是为残疾人士排忧解难,体现在无数的细节当中。爱心更是一种公平理念的发扬,不能人为地搞亲疏有别或厚此薄彼,而尽量让每位残疾人享受到,尤其是历史欠账较多的城中村、郊区等更要多多倾斜。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