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认识的“最大公约数”

2010年07月07日 08:25   来源:人民日报   张铁

  “怎么看”是为了“怎么办”。凝聚共识,是为了凝聚发展之力。客观地厘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起点

  从陕西吴起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到一线城市房租普遍上涨;从药价虚高纪录不断刷新,到因“业务需求”公款采购天价电脑……这些近期的新闻热点,每一个都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新闻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事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欠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众声喧哗之后,也透露出在这些问题上,认识尚存分歧,观念还有偏差。以就业难为例,有人看到“招工难”,就简单认为“就业形势好转”,却没有认识到用工信息不对称等造成“招工难”的因素,忽视了深层次就业结构矛盾。

  浮光掠影,难见真理;盲人摸象,难求共识。近日,《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一书出版,正是为了引导公众客观辩证地看待社会热点,寻求认识的“最大公约数”,为改革发展凝聚起最大共识。

  复杂的现实情况,很容易让人迷失。当前社会面临“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之变,使得认识对象更为复杂;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之变,则涉及我们自身:如何跳出利益纠葛、掌握正确观念,更客观、更科学地去认识、去思考。

  比如看病难问题,有投入不足、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也源于医院趋利、药价虚高。如果仅仅站在医院、药商的立场,则难免被利益所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如果只是强调医院、药商的责任,也是认识方法有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弊端难革,久推不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共识。认识不统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牢骚抱怨者有之,消极怠工者有之,甚至自说自话,相持不下,产生各种矛盾,工作难以开展。

  发展的过程,是“破”与“立”的辩证统一。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要打破旧框框、突破旧思路,形成最大范围的共识。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很多成绩,都建立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之初,“真理标准大讨论”形成以实践为尺的共识,奠定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清理环境欠账,促进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共识,也必将推动我国未来的增长。

  “怎么看”是为了“怎么办”。凝聚共识,是为了凝聚发展之力。无论是对于就业难、看病难,还是对于分配不公、发展失衡,客观地厘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妥善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民生、社会矛盾,才是“怎么看”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