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例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6月22日《华商报》)
从这则新闻来看,西安拟建国际化大都市已是铁定的事实。难能可贵的是,西安在建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宏伟目标时,勿忘在细节之处完善。比如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随地吐痰罚50元闯红灯罚100元、外来人口社区学校免费学礼仪、城市卫生乱丢垃圾要罚50元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西安以建国际化大都市为依托的动力表现。
有目标就有动力,这不仅是西安谋求发展的路径依归,每个城市其实都应具备明确的奋斗目标。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建国际化大都市让人感觉很虚幻,不切实际。但是我们要看到,西安用10年时间建国际化大都市,必将会带来一番刮目相看的景象。这是因为西安具备了信息优势、市场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人才优势、国际交往优势,值建国际化大都市之际,这种动力的强大表现是不容忽视的。
动力之一便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协调的产业发展。西安作为西北最大的产业城市,西安有五大产业是重点发展产业,分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这五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将近一半。这种先天优势因素,加上后天的努力改造,届时全新的产业格局将会更加突出,况且有了建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这种动力的表现则更为明显。
动力之二便是西安大都市软建设得以充分显现。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可见西安在软建设方面可谓做足了功夫。虽然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有一定难度,但确立这样的目标有助于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了“国际化大都市”这一荣誉称号,市民自当主动配合,勤加练习,以此提升西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此一来,西安人在向“国际人”转变的强烈意识下,这种动力的表现必是成倍增加。
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我们理应为此感到高兴。每个城市都应该具备10年的目标意识,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城市,做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些无不考验着地方的高度善治。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这种“国际化视野”,不仅是西安需要,每个城市都要具备。驶入21世纪轨道,每座城市都在谋求大发展,不管是建国际化大都市也好,还是建何种城市也罢,确定目标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赋予我们可贵的精神标本。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