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国际化”的长安不必学外语

2010年06月23日 07:13   来源:燕赵晚报   遗君明珠
    从今年起,西安计划用10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养培育对策研究》,对市民素质提出了基本标准,例如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认500个繁体汉字和会说900句英语。(6月22日《华商报》)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城市想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这无可厚非。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应该是靠自己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去吸引各国人士,而不是让老百姓去学什么外语。

    当年西安还叫长安的时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化大都市”。所谓“西方罗马,东方长安”,这里曾经是世界瞩目的焦点,是各国使节、商人、留学生等汇聚的地方。史载,唐朝长安长期居住的外国人达万家以上。

    那时候还没有简体字,长安居民只会认几个国家通用的繁体字,政府也没下命令让百姓学,倒是外国人都大老远的跑来,跟咱们学汉语。日本的留学生一来就是好几百人。有名的新罗作家崔致远12岁从新罗来长安,还在18岁那年考中了进士,用汉文写成《桂苑笔耕集》。

    可见,从西安自身的“历史经验”来看,老百姓学不学外语,对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影响不大。当然,净翻老祖宗留下来的功劳簿,有点阿Q的味道,不提也罢。但政府让几百万老百姓去背英语单词,似乎也没有必要。如果认几个繁体字说几句英语就“国际化”了,那多找几个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搞搞培训,岂不有个三两年就OK了?

    说到英语水平,倒让人想起了曾经的中国女足队主教练张海涛,这位英语口语8级的小伙子,虽然“国际化”出色,但在奥运会上让人家踢了8:0,比前天晚上的朝鲜队输得还惨。可见,想“国际化”拽几句外语没用,想干点啥还得靠真本事。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