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产业体系

2010年05月31日 08:09   来源:西安日报   惠应吉 贾双社 王立安

  编者按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赋予西安的重大历史使命,也为我们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深入研究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问题,进一步营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浓厚氛围,在全市掀起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市委政研室会同市委党校、市社科院和本报联合举办“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理论研讨会”,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理论支撑。

  此次研讨会将分别围绕四个专题进行系列研讨。本版将陆续刊出研讨会上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支撑,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产业体系,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突破口。日前,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产业体系”为主题的首场研讨会举行。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站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对构建西安国际化产业体系发表了真知灼见,提出了很多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对策与建议。

 

  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重点

  宋毓文:近年来,我市坚持产业强市战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比重的48.6%。但是,用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来衡量,产业规模总体不够大、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不够强,特别是优势产业不大不强,产业关联度不高、产品配套率比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必须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重点,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步伐,积极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正确认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系,加快西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客观上将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们必须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重点来抓,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都市农业的规模优势,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第二,积极实施重点优势产业率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发挥城市的核心优势,选择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加以重点发展。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军工企业为核心的智力资源优势,推进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充分利用高新区、经开区和航天、航空基地等先进制造业规模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加快西安的国际化进程。

  第三,着力培植壮大区域经济板块,不断调整优化布局结构。优势产业板块式、集群式发展是国际化大都市产业布局的基本特征。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城市产业布局优化重组的过程。板块带动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产业专业化和价值链延长趋势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继续实施板块带动战略,进一步培育壮大区域经济板块,加快产业集聚,促进集群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布局结构。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把握两大主攻方向

  惠应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解决经济总量不大这个制约西安最突出的问题,实现经济规模的快速跃升和持续提高。要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及时选择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建立起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西安现代产业体系,才能保持经济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才能快速做大经济总量。

  构建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以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以继续壮大五大主导产业为主线,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为目标,以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为核心,以开发区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要以文化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构建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是:到2015年,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增长方式、发展模式明显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到2020年,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成为区域性现代产业示范区。构建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五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包含20个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所作为

  杜跃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是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有所作为。对于西安而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将我市潜在的科技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经济的率先发展。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要重视自主创新,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议采取政府资助,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的原则,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二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重点支持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三要大力提高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都比较高,而我们现在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国际化水平偏低。四要加大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扶持力度。要落实国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并根据我市情况确定新兴产业产品的范围,制定《西安市政府采购的非约束性规定》和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及产品目录。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最后,要加强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西安市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从比较优势的视角思考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产业定位

  冯涛:在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规划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来定位产业发展。把握好一个城市的产业定位对加速城市发展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思考西安的产业定位应当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未来的产业定位必须基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二是产业发展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最大的、不可复制的国际化资产就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其发展目标定位无疑是历史文化名城,其发展模式无疑是区域化、专业型的国际化大都市。

  这一模式的产业内涵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以弘扬历史文化为主调、以五大遗址工程、博物馆群、现代文化标志性工程及创造多元文化交融环境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二是充分挖掘西安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科技资源统筹改革,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研发设计总部基地;三是充分发挥西安地处中国乃至亚洲地理中心的地缘优势,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亚洲交通枢纽体系,以此为基础搭建具有内需特色的、以金融、现代物流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尤其是对于金融业的发展,我们要确立战略目标,即把西安建设成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要走专业性、小型化、创新性的模式,这应该是我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基本思路。四是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特别突出航天、航空产业发展,力争把西安打造成为中国的“西雅图”;五是构建传统能源的深加工基地和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交易基地。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曾昭宁:中央提出今年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结构,严格讲是优化结构,主要是淘汰一些产能过剩产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西安来讲,我们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到主导产业的高度。

  第一,我们的产业政策应大幅度向战略性主导产业倾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政策上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的支持。具体包括产业结构政策、行业结构政策、行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贸易政策。

  第二,把统筹科技资源与统筹产业资源结合起来。西安市的科技能力很强、转化能力也不弱,但在当地转化能力太低,产业化能力差。产业化最大的资源是军工资源,最核心的问题是军民融合问题,要着力打破“条条分割”、“块块分割”、“条块分割”的束缚,打造军民融合的产业集群,将科技资源产业化。

  第三,通过产业集群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把集群做大,就涉及到布局问题,目前我市的产业布局不太合理,资源不够集中,不适宜产业集群的做大做强。如何将产业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产业的集聚能力,一定要整体规划,把相同的资源、要素规划到专业化的工业园区,这样产业才有竞争力。

  第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要多元化。融资渠道要多元化,但最重要的一个渠道是风险投资。西安市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融资市场尤其是风险投资市场的发育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发展风投。

  发展现代服务业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刘星原:现代服务业,指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结合的产物。其范畴包括四大类:金融、商贸、物流、仓储、咨询等生产、流通、市场服务;网购、教育、旅游等个人消费服务;政府公共管理、公益信息、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网络、通讯等基础服务。

  发展现代服务业,一要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点进行统一部署;二要在政府层面上创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政府在政策、管理、法规引导等方面的扶持和促进作用;三要对重点批发市场,大型商业、物流、仓储园区、基地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四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五是将现代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结合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物流、运输、仓储等行业的跨区域合作,最后,借助现代信息来提升公共服务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问题;二是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商贸业的关系问题;三是重视对大都市的演变、发展规律,城市经济的演变、发展规律,产业结构的演变、发展规律的研究。

  统筹科技资源 建设创新型城市

  丰富国际化大都市科技内涵

  徐可为: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对于西安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转变意义重大。

  第一,依托特色资源,建设创新型城市。要积极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促进高校院所人才技术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积极发挥科技在营造国际化氛围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科技的国际化发展水平;继续强化科技对国家国防军工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第二,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品牌效应。要通过“四个带动”,推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是通过全面统筹中省科技资源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二是通过全市创新基地建设发展带动各产业基地发展;三是通过政府引导带动市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四是通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带动行业领域增强创新能力。

  第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变方式。要有选择地在战略性这个层面加以判断,兼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坚持以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第四,建设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优化创新科技服务市场环境。加快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以科技资源大市场为服务平台,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搭建高校、军工与企业技术转移的桥梁,促进技术交易、成果转化和资源共享。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核推动力

  王建伟:西安打造国际一流现代服务业,对提升西安城市的竞争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目前,西安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偏小,发展水平偏低,发展速度出现徘徊局面,与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不匹配;二是生产及市场性服务业相对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无法支撑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现代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企业。四是缺乏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服务业人才,国际化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一要重新审视现代服务业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都市发展有一种内在生命力,那就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核推动力。按照把西安建设成为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和目标,重新审视现代服务业,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定位为主导产业,而且定位为先导产业。

  二要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内在要求,积极引进或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应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规划,下大力气,引进国际国内高端服务业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培养各层次人才,形成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三是以生产和市场性服务业为重点,以新兴服务业为抓手,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品质和水平。根据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以相关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研发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四是加强国际化的环境建设,完善配套措施。政府应积极配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制定引导性政策,创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使西安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沃土。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任务

  张王定:发挥西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和带动西安服务业发展,实现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做大做强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重点包括以下几个:以曲江为依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西安文化旅游业航母集群,实现集聚式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做大做强西安文化旅游产业集团;以项目为抓手,加快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这将对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以创意产业为引领,加快培育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西安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西安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保持和发扬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树立西安在国家文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地位。同时,还要针对国内外文化旅游的需求特点,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具有参与性和娱乐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在整治文化旅游环境和文化旅游体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突出产业特色 发挥引领优势

  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贾生林: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产业支撑的关键是以工业为主导,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和加快西安工业化步伐的承载区,经开区应该主动担当起打造我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责任,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也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着眼于高端产业,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们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以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开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突出产业特色,提升产业水平,力争到2015年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的20%,占经济区的15%以上,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商用汽车产业,整合发展电力电子产业,提升发展食品饮料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二要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新材料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促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四要开展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完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贾双社: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并且要加快发展速度,使我市工业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工作重点:大力发展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优势产业,重点抓好比亚迪二厂、陕汽技术中心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实施;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工业园区为承载,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各类社会人才到我市创业。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对策措施:继续培育扶持大企业大集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加大行业资产整合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本地配套率;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继续抓好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集聚;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两化”融合;推动军民融合,培育工业增长新亮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培育壮大企业家队伍,打造一支优秀的科研创新队伍。

  助推12大资产重组产业整合项目建设

  王立安: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市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为我市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特别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提供重大机遇。

  今年,我们将加快国有经济资产重组产业整合步伐,全力助推12大资产重组产业整合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上水平:通过改革重组做大做强陕鼓集团,通过“双三○”项目打造西化集团,积极推动国电集团与西郊热电公司的资产重组,通过资产重组加快发展标准集团,通过整合改造搬迁发展纺织集团,支持国水投资集团整合延河厂破产资产发展风电产业,通过企业整合和加大投资力度做优做强西旅集团,稳步推进水业资产重组,通过重组融合提升做强建工集团,通过投融资与产业发展做大做强高科集团,加快项目建设和资产重组发展壮大经发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转型打造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全方位加强与省文投公司的战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全面盘活资源,加速对外扩张,理顺盈利模式,推进做大做强,迈出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巨无霸”的坚实步伐。

  记者李晓莉 实习生 宋仙滔采写整理 记者冯炜摄影

  嘉宾档案

  宋毓文(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

  冯 涛(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刘星原(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杜跃平(西北大学MBA中心主任、教授)

  王建伟(长安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

  曾昭宁(西安石油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张王定(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徐可为(市科技局局长)

  贾生林(西安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惠应吉(市发改委副主任)

  贾双社(市工信委副主任)

  王立安(市国资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