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最需要“挖掘”的是科学精神

2010年06月17日 09:20   来源:千龙网   王旭东

  备受争议的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即河南省文物部门初步认定的“曹操墓”)日前恢复挖掘。对于辨别曹操墓真伪至关重要的1号墓被盗严重。中国考古界权威、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80多岁的徐苹芳断定,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和我差不多岁数的老考古学家都认为不是曹操墓,考古最重要的是讲证据,盗过的墓是绝不可以列入重大考古发现的。”(6月14日《东南快报》)

  “曹操墓”的真伪之争,由去年底延续到今年初,抓住牛年的尾巴,成为“最牛争议”之一;当日历翻至虎年,又有点“骑虎难下”。时至今日,真假尚无定论。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道理与常识形成共识,公众的质疑精神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这,其实是“曹操墓”真伪之争中“被挖掘”出来的另一种社会财富——质疑是一种民主权利,对理性和常识的坚守、对人文精神的认知与呵护,都是一个社会的活力所在。

  “曹操墓”的“再挖掘”,权威专家及民众的“再质疑”,延续着真理与谬论的较量、科学与伪科学的较量,真相与假相的较量。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将继续为真相而战,为科学而战。法律赋予公民的这些权利是否得到维护,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公民社会、法制社会的进步。“不迷信”就是回归理性,质疑精神原本就是科学精神的基础,更是公民社会的责任使然。正是一系列类似的公共事件,让公民权利得到维护与释放,越来越具有信心与动力,公民社会也随之经受着考验并渐趋成熟。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今后的任何时代,科学精神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精神需要激活,需要不断“挖掘”。如果公众对“曹操墓”真伪的关注热情不减,继而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对追求与弘扬科学精神的热情,那么,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挖掘”科学精神。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