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全国人大财经委就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进行了密集调研。调研结论之一是建议减轻竞争性行业企业税负,腾出空间给员工增加工资。(6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
减税加薪,这个“因果关系”看上去似乎是很美很有可能的。因为,企业的税负减轻了,其就有相对宽裕的资本来给员工加薪了。道理就是如此的简单。不过,再看而思,其却显得有些天真。因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企业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其愿意不愿意或乐意不乐意给员工加工资的问题。于是,只要不愿意或不乐意,企业再富得流油,也不会给员工多加一点的。而企业利润微薄,加薪就更是一种奢望了。
众所周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合理并充分利用自己内部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利益。在这个目的中,其中有个很关键的词。那就是“利益”前面的“最大”二字。于是,其就使企业追求的利益没了个边际。如此而来,即使对其在税负上减轻了,而那相对比之前少缴的那一部分钱,也就理所当然地挤入到那个所谓的最大利益中去了。所以,别说是减轻税负,就是完全不让企业缴一分钱的税,甚至国家倒过来去补贴企业。这些钱仍也是最大利益的一部分。
于是,在这种没有边际的利益追求目的下,企业又怎能去找到或看到那个如建议者所说的,那个在减税后为增加工资而腾出的所谓空间呢?而企业找不到或看不到这个所谓腾出的空间,就谈不上想到欲为员工去加什么薪了。相反,不加薪也就罢了,但说不一定还会有企业在减轻税负后,仍然高喊自己没有达到所谓的最大利益,甚至哭穷。而且,由于最大利益的驱使,或许其中不乏有企业把减薪也看成是实现最大利益的途径之一。
更为关键的是,减税甚至完全免税后,企业所较之前多得的那部分钱,其就不叫偷税漏税什么的行为了,于是就成了一种合法收入。而是人家企业的合法收入,政府就奈何不得而管不着了。企业的员工也是如此。而在如此状态下,恐怕员工要想得到企业的加薪,就只有盼望两种可能的出现了。那就是企业的善心,或者员工的幸运了。而依靠这两种可能的出现,叫人心里能有一个底么?!恐怕一切是涛声依旧,而让加薪成为一种长久翘首以待的事。
因此,为员工加薪难的问题,不是一个企业有钱没钱或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一个企业在追求所谓最大利益下,愿不愿意的问题。于是,减轻税负后,也不见得有企业会为员工加薪。这就亏了国家,肥了企业,而企业员工从中啥也没得到。但是,国家“让”出来的钱,国家却无法去管控得到,而转到企业员工工资中,这该如何是好呢?
看来,欲进行减税而加薪的措施,中间是无法依靠企业去执行转交的行为了。然而,谁又是最为合适转交的单位呢?想来想去,税务部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其知道为企业减少了多少钱,而该为企业的员工增加多少工资。所以,税务部门是减税加薪后,为企业员工代发工资的最合适单位。然而,让税务部门去为企业员工代发工资,其操作起来是那么容易,甚至现实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不容易,甚至不现实。而没有税务部门这个执行减税加薪的最合适单位,靠其它的却又无法执行得好。这就让减税加薪的建议,因难以甚至无法执行而成了空谈。所以,一切回到现实。于是,税还得照收,企业员工的薪水还得再想办法而加。最好别把两回事,搅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