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偷了邻居家的西瓜被同伴告密,回家定然免不了一顿爆揍。虽然伙伴们对告密者都恨得牙痒痒,但也奈何不得,因为家长认为他是好孩子,还会放下狠话:“谁敢欺负他,还得挨揍!”
这大约是我们每个人接触的最早的举报案例吧,家长总像是正义的化身,以一副凛然的样子保护举报者。后来悄悄想,假如当初家长打的不是我们而是告密的伙伴,我们没准敢偷到天上去。
读罢5月27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讲述的一位学术不端举报者杨军的遭遇,我不得不承认,家长毕竟不是社会,小时候大人言传身教的正义感,在成人世界或者说社会现实中不过是个童话。即便某个人身上的正义感还在,但要得到小时候那样的鼓励和保护何其难。
报道说,身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师的杨军,先后数十次向学校反映、举报自己的同事薛小怀涉嫌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结果被举报的人至今安然无恙,他却收到学校人事处的一纸“聘用合同终止告知书”。这和我们所能接受的正常逻辑惊人的相反。
一个学术机构,本应对种种学术不端视若仇敌,本应对举报者这种正义和良知珍视有加,本应以对不端者严厉的责罚来守卫学术的纯洁。但杨军的遭遇却让我们看到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被上海交大视若仇敌的是举报者,而被保护的却是被举报者。
我不敢把这样的事实与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对号。这分明就是江湖,哪里还是学术圈子!但江湖毕竟还有正义在,正义的一派总会为天下英豪所趋,为天下黎民所拥。而追随正义的举报者杨军却分明是在享受“叛徒”的待遇,成了一个“另类”的孤家寡人。
据说杨军被解聘这两年一直在找工作,但他感觉很难,难的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而是一些有意向的单位在了解了他举报他人剽窃而被解聘后,都表示“无能为力”。
怎么个“无能为力”?我相信,不是无能力给一个有正义感的正常人一份工作,也不是无能力收容和保护一个昔日举报者,恐怕是担心无能力对付一个有“前科”的另类分子。真是奇怪,一个正义的社会居然容不下一个正义的举报者。
无论是西安交大的六位教授举报遭劝阻,还是杨军之遭遇,这样的故事在学术不端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下屡屡曝光,这是学术界的耻辱,更是一个正义社会的耻辱——因为这已经超越一个学术机构为了面子而搏的底线。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