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用什么哺育未来

2010年05月28日 08:13   来源:钱江晚报   付瑞生

  有部夺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叫《伤心的奶水》,在秘鲁,主人公法斯塔被她的妈妈的恐怖的奶水传染上了怪病。于是恐惧、无助缠绕了她的一生,害怕被骗却屡屡被骗。

  真害怕这样的故事真的会在现实中上演——《楚天都市报》报道,无证厂家私自加工的12万多只一次性塑料奶瓶,竟混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用于喂养新生儿患者。

  目前还没有权威检测证明这12万只奶瓶是毒奶瓶,但是质量低劣、来路不正已经是板上钉钉。而比奶瓶更加低劣的是生产者和医者的良心。中国人常说,有奶便是娘,良心的“良”方是娘的另一半。

  光盘变奶瓶屡有耳闻,业内人士也爆料,“好一点的料”每克要1.3分,这样一个瓶子的价格大约需要0.22元,“差一点的料”每克1.1分,每个瓶子只要0.17元左右。所谓好就是“新料”,而“差一点”的就是二手“回料”。一般来说,注射器、输液管、血浆袋等可以用来生产一次性水杯、水桶、饮料瓶等,而奶瓶多为废旧手机按键及塑料壳。你可曾想象,孩子嘴里啜着的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喝着三聚氰胺,吮着二手手机。

  医院不怕劣质奶瓶惹出事来吗?当然不怕。至今仍有不少有医疗专家把工业用氧和医用氧比喻成自来水和纯净水之间的关系,郴州市儿童医院曾长时间使用工业氧冒充医用氧为患者使用,一月份就被查处,然而二三月份仍在购买使用工业氧。而宝宝嚼嚼“手机奶瓶”短时间顶多也就是拉拉肚子,至于将来有啥怪病,谁会追究到第一口奶?

  据统计,奶嘴、奶瓶在中国市场的年销售额约250亿元。因此,业内人士称,无论是高端的三大跨国公司,还是国内正规和地下的奶瓶厂家,都特别“擅长攻关,它们和众多医院关系紧密,巧妙地通过医生向孕妇及其家庭推介产品”。

  《为宝宝挑奶瓶全攻略》网上大热,成了新妈妈的必修课。然而我们是在用什么样的道德哺育未来?

(责任编辑:胡可璐)

延伸阅读
  • ·“拆错了”(图)    2010年05月17日
  • ·转卖礼品(图)    2010年03月01日
  • ·30万“过节礼”值得注目    2010年03月01日
  • ·报道背后的“责任”二字    2010年05月18日
  • ·60亿建烂尾楼是责权失衡酿苦果    2010年05月06日
  • ·简历(图)    2010年04月28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