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下午,兰州市城关区公布对部分媒体报道的“旅游局长打人”事件的调查结果。称局长在事发时手提方向盘锁下车,但并未动手打人。并未面向群众和当事人说过“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历经5天的漫长等待后,公众翘首盼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戏剧性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和先前媒体报道的事实存有天壤之别:局长不仅没有对当事人叶先生夫妇大喝“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更没有拿起手提方向锁打人。
于是乎,公众情感遭遇戏谑和艰难抉择。信不信,这是一个问题;该信谁,这又是一个问题。信官方吧,可调查结果未免太侮辱公众智商,信媒体和受害人吧,官方还呕心沥血战斗了5个昼夜,不能不尊重人家的付出。这不是明摆着为难咱公众么?
我们不排除城关区调查结果有其合理性和真实性。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调查结果之所以会引起舆论的再次质疑,只因出于调查监督力量的不透明。局长先生是城关区旅游局局长,而负责调查此事件的调查小组由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成立。也就是说,在本事件调查中,实行的是同级监督。这样一来,是否存在人情关系等猫腻的稀释调查并非杞人忧天。
舆论之所以再次强烈回击此次调查结果,一是由于调查结果“太傻太天真”以致难以接受,二是公众珍惜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事件发生后,有记者表示张局长“被问及一些关键问题时,他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一会接打电话、一会发短信、掏鼻屎。在采访结束之后,他称要跟记者‘交朋友’,请记者出去吃饭,被记者当场拒绝”。
俗语讲,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张局长在事件发生后对媒体记者过于“热情”,难以洗脱其有“亏心事”之嫌。而城关区关于免去张局长职务的二个理由也未必太牵强:“不但没有关心、询问事故当事人,而且还在双方司机厮打时手提方向盘锁下车,导致了事态进一步恶化”、“张德礼在民警调查该事件时,以有公事为由,没有积极地配合调查,影响了事件的顺利调查了解。”熟知官场生态的人会明白,诸如张局长这两个行为远不足称得上“造成恶劣影响”。在一些地方,很多官员的作为比之张局长过之而不及,但往往得到的仅仅是批评教育或者警告处分一类出发,不足以一下子“免去”。
网民的反应十分激烈,“不打人拿锁干什么?没说‘我是局长’证人名字咋不公布?此地无银三百两!”、“典型的官官相护!今天你护了他,明天他可能会护你!”、“这不是逗你玩嘛,散了吧。”
当公众把正义的调查当做“逗你玩”时,丢失的不仅仅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更是对法律信仰的丧失。笔者期待上级监督力量能立即介入,重启调查程序,借此弥散公众的困惑不满,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不仅仅是在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更是对民生的争取和对法律尊严的维护。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