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组织实施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今年共100名左右高校领导将到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培训。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实施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2010年项目的通知》。(5月18日《新京报》)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门,特别重视对大学校长的培训,以使这些大学的“掌门人”,能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其中,有两项培训引人关注,一是始于2002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二是始于2004年的“耶鲁—中国大学校长高级研讨班”,首届有10校27位校领导赴耶鲁大学进行海外培训。
此番教育部门组织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本应是以前海外培训项目的继续,不是什么新闻。可是这不是新闻的新闻,还是成为了新闻,引来广泛关注。
这是值得深思的。大学校长需要接受培训不假,到海外接受培训,开阔视野,也是必要的。但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却不对味——多数网络跟帖认为,这是校长们借机公费旅游。
海外培训被公众“错觉”为公费旅游,为什么?我相信,这个由教育部门组织的海外培训,在纪律上应该是要求严格的,校领导们也是认真的。但是,这么“认真”的组织、这么“认真”的学习,于现实却被误解。
问题出在哪里?简单地说,就是学难致用或学不愿意致用。不是我国大学校长没有对海外现代大学的认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重点大学的校长,80%有海外留学经历。而这些有“海外经历+海外培训”的校长,在治校时,借鉴了海外大学的经验了么?
谈起现代大学的治校理念,国内大学校长其实是不输给国外大学校长的——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国内校长也谈治理学术腐败,培养杰出人才;在大学中的各种活动中,校长也寄语大学生挑战权威,独立思考。可是,真正落实到办学中,却很难。
因此,对于我国大学发展来说,根本的问题,不是缺现代大学的治校理念,而是没有保障这一理念得以落实的现代大学制度。确切地说,目前的大学管理制度,虽然办学自主权有限,但一校之内的财务和人事,其实给校长们很大的空间,不受约束,也由此产生出一些偏离教育常识的教育措施来。发展我国大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国外已经实行成熟的现代大学制度实行“拿来”。
当海外培训,也年复一年成为新闻,意味着中国大学的建设离开常态,更不必谈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了。
(作者系评论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