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雨冲了龙王庙,百年千年遇不见。《南方日报》称,在国人的记忆里,近年来,冠以“N年不遇”的极端气候现象越来越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和更加极端的自然灾害,正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看到N,公众都有点犯晕。云南某地媒体报道,2005年:遭遇近50年来最大干旱;2006年:遭遇20年来最严重旱情;2009年:遭遇50年一遇严重旱情;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短短5年,老百姓却体验到了天上一日、地上千年的感觉。
公众当然不能否认专家的说辞,“根据科学研究,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但是有网友问,我搬到广东乐昌市居住不足四年,就遇到了三次百年一遇的洪灾(2002年8月8日、2002年10月30日、2006年7月15日),这是为什么?是我的运气不行?还是这根本就不是特大洪灾?还是乐昌人民就是这个命?
与常识相悖的新闻,如果不能给个明确的科学解释,老百姓只能认命,转而相信唯心论。拜气象局没有用,不如给老龙王供点香火钱,或许不会时不时来个“N年不遇”吓破咱的胆。
N年到底有多大?只有一个人能回答,那就是“差不多先生”。胡适笔下的这个中国最有名的人死到临头还在念叨,“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
10年、50年、100年、千年、N年,都差不了多少啊,画鬼容易画人难,有谁能活这么长,统计到底是不是N年不遇,气象、水利部门真的心中无数吗?非也,科学从不相信N。问题是,某些“一把手”相信。灾害一来,“三防办”和气象、水利部门就先进宫了,上头逼问“今年是否百年不遇”?战战兢兢的回答多半是“N年不遇”。
N越大,责任越小。灾后出现伤亡和其它严重损失,领导就必然感觉“N年不遇”来了;如果听说比邻地区有谁因报的灾情大而显示了抗灾政绩,更会必然感觉“N年不遇”。但是N到底有多大,科学不能无解,问责更不能无果。问题正如历史学家黄仁宇指出的,中国必须从一个靠尊卑有序来管理的国家,过渡到靠数字来管理的国家。
请告诉公众N到底等于几?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