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美好情感叫朴素信仰

2010年04月23日 09:19   来源:大河网   陈希刚

  悲恸如同灰蒙蒙的天空笼罩在嘉陵江的上方,奔涌的长江踹流哀嚎嘶鸣,沉吟低回的山城顷刻间流淌着温馨与祝福。这一刻,人们的心离得那么近,悲伤和感动化作无声的泪花,共同祈福青藏高原上那块贫瘠的腹地。大地含悲,长江呜咽。

  4月21日是为悼念玉树地震死难同胞所设立的国家哀悼日,全国下半旗致哀,庄严的国家仪式彰显了政府对普通民众应有的生命礼遇,这一天,多个城市网吧歇业、茶楼闭馆、舞厅关门,所有的娱乐活动都暂时取消,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渠道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沉痛哀悼。

  白布寄托哀思,素颜装点悲悯,然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都弥足珍贵,更何况是喝着酥油茶勤俭朴实的玉树人民,虽然西北腹地高寒缺氧,但正是严峻的生存条件才练就了青藏高原上坚强厚实的生命底色。

  地震发生以后,没有起哄抢劫的信息弥漫,更没有因悲伤痛不欲生的新闻传言,相反,在各方强力有序的支援下,青海玉树人民积极展开自救,他们用“扎西德勒”般的朴素信仰支撑着亲友消逝、同胞遇难过后继续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相信命运不济,必有上天垂帘,远古的羌族人民正是在如此简单的生活逻辑中跨越了一次又一次历史的崇山峻岭,相信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4·14地震只能震碎那些本就脆弱的瓦砾,但却震不跨玉树人民心底对幸福的执著守望。

  抗震救灾以来,国家迅速组织救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全面展开紧急救援,更难能可贵的是各种各样的NGO组织自发前往重灾区参与到抗震救灾当中,破碎的瓦砾现场,不仅有年迈的长者,还有寺庙的僧侣。全国各地的捐款浪潮更是一波改过一波。

  如果说这种千里之外的迅疾驰援同样基于对人道主义的感同身受,抑或源于对生命弥足珍视的朴素信仰,中华民族素来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笔者相信,不分民族肤色,更不论地域跨度,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善良的渴求、对幸福的守望乃至对弱者的同情、对悲悯的体悟都如同流淌在血管中的基因一般心心相映,从而凝聚起普世价值的人文共识,凸显灾难背后的生命张力。

  在哀悼日当天,在笔者所在地由当地政府组织的募捐仪式上,一位从附近赶来的老大妈不无深情地说,那些人太可怜了,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有些感情是我们心灵深处共同的基因,不分身份地位、也不分男女老幼,更不分价值曲异。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的默哀仪式现场,笔者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心灵深处的体悟,广场上肃然静穆,师生们低头哀思,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定格,所有的声音与色彩都失去了意义,庄重静寂的气氛让每一个师生都感受到了一场生命的洗礼。

  这一天,从西北到西南,从玉树到江北,从逝去的到活着的,从时间到空间,一切显得是那么充分而自然,诚然,这种自然离不开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坚守与张扬,更离不开人们对朴素信仰与美好价值的守护与维系,有了这些,在各族人民强力组织救援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青藏高原充满窟窿的伤口必定可以抚平,玉树也必将如凤凰涅槃般重新焕发出新生的活力。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