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每个清晨上班的中国人翻开报纸、打开电脑网页,映入眼中的都是一片沉重的灰黑色。它提醒我们想起玉树同胞曾经经历、尚未过去的苦难而煎熬的日子,想起那数以千计在灾难中失去生命的曾经鲜活的亡灵……
国旗低垂、汽笛长鸣,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为特大灾难中遇难的普通百姓设立国家哀悼日,至今已是第二次。那些遭受不幸的人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社会名气,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这些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着同样的喜怒哀乐,都有着同样的酸甜苦辣,都有着同样的梦想和希冀,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体恤。
为特大灾难中遇难的普通百姓举行国家哀悼活动,体现的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人道精神和悲悯情怀。这样的国家决策,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实现。是否真正把每一个个体生命的饥苦冷暖、生命保障、生存质量放在心头,已经成为检验执政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准。
如果说,汶川大地震后设立的首个国家哀悼日,体现了整个国家对社会中每一个普通生命的深切关注,那么这样的关注已经唤起了公众的热烈响应,带来了公众对于国家社会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的巨大提升。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就是这种良好互动关系释放出的必然结果,同样,这也印证了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的考验中,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都得到了生动而具体的展现。而此次玉树地震后再度启动国家哀悼日活动,更说明这样的执政理念已经逐渐细化、固化为制度性安排。
坚持以人为本,不但必须成为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还应该进一步培育成所有公民都具有的人文情怀。关爱生命、关爱他人,应该成为每一个公民心中的高尚美德。特别是不同族群、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关照,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国家哀悼日的制度安排,就是培育这种人文情怀的良好媒介。我们欣慰地看到,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民众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关爱意识正在得到不断的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正在得到不断的加强。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由于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复杂性,灾难的出现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人文情怀,无论出现怎样的灾难,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会同心同德、携手面对、一路向前。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