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房子!房子!在博鳌论坛上,房地产成为贯穿始终的热点话题。从开幕到闭幕,从场内到场外,关于房子的议论不绝于耳,意见相互冲突矛盾。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还给出了自己算到的崩盘日期:泡沫可能在2012年破裂。他像预言家一样说到,泡沫总是要破的,没有例外,越想推迟其破裂,破裂的后果将越严重。(4月12日《中国青年报》)
股市里有踏空行情一说,即看着股价节节攀高,但是股民追涨意愿不强烈,坐等股价回落后补仓跟上好行情,但屡屡判断失误,眼睁睁看着股价一骑绝尘而去,只有望洋兴叹的份儿。如果把近10年来中国楼市比做一只股票,将不断上涨的房价比做股价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踏空行情者不计其数。与再好的股票股价也有回调暴跌的情形不同的是,房价几乎没有像样的回调暴跌行情。影响持币待购者在楼市上一再错判行情而踏空的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不时传来的楼市泡沫破裂说。
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事情下,持币待购的购房人最苦最累,他们时刻面临着“买还是不买”的抉择,而帮助他们判断买房时机的依据则五花八门,乱象丛生,或来自专家学者的言论,或来自业内大腕的观点,或来自政府出台的政策,公布的土地出让面积、商品房空置率的变化,或者来自房贷利率的调整……常常各种彼此矛盾的信息纠缠在一起,无法辨识,其中,最难判断的就是房市大势。公众需要听到权威的解读、及时的引导,一些媒体、某些专家适时地扮演了解读人、引导者的角色。问题就在于,媒体、专家的观点常常相左,比如楼市泡沫破灭说10余来正方反方的争论就没有消停过,各有各的道理,你让公众如何抉择?
在当下中国,乃至在这10余年来,楼市泡沫破裂说一再落空而又一再被提及的原因,除了专业研究的佐证之外,更重要的是强调楼市泡沫是一张屡试屡爽的“体恤民生”牌,购房者永远期待自己面对的是一栋即将因为泡沫破灭而摇摇欲坠的价格危楼,也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购买力从理论上有跳起来够得着的可能性。所以,楼市泡沫说有其长期存在的受众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某些专家屡屡判断不准并开放商所讥笑,依然有新的专家站出来为新的泡沫说提供更为充足的理论弹药。表面上是专家与开发商在打口水战,其实是期待房价下跌的民意假专家之口与开放商斗嘴。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业内的声望远高于此前不断抛出泡沫破裂说的那些专家学者,但这依然不能成为“泡沫可能在2012年破裂”这一论断成立的当然理由。也就在同一天,在一场名为“中国高端物业的理性繁荣”论坛上,被誉为索罗斯的中国门徒、国金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金岩石抛出“楼市泡沫最快在2017年破裂”的观点。可见,泡沫破灭说依然处在一个分歧严重的状态下,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学界所谓的“认识分歧”传导到购房者这里就“要了卿命”,你说此时此刻房子买还是不买,要不要等到2012或者2017年以后,咱再出来捡个白菜价呢?别忘记了,前面排队等了10年捡白菜价的大有人在呐。
房市泡沫破裂说天天说月月说年年说,说给谁听?两类人,一是决策者,二是购房者。判断决策者是否听进去了,要看决策者有没有下决心采取什么壮士断腕的强硬调控手腕;判断购房者是否听进去了,要看杀入市场的购房者是多了还是少了,是否依然有足够的力量推动房价再上一个台阶。没有结果的争论加剧购房者队伍的分化,造成购房者内心不安全感急剧上升。如此说来,事实一再证明泡沫破裂说是从失败走向失败,一无是处了?也不尽然。
纵观这10来年,房市泡沫破裂说存在对开发商而言,也有其“积极意义”。某种程度上,泡沫破裂说如同一个“控制阀”,它按照购房者个人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通过泡沫说的需求遏制、缓冲,达到购房者分批次杀入房市的目的。观望房价的人总会听到专家在解读何以房市交易冷清了几天之后,突然又火爆起来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儿“刚性需求推动”——这刚性需求就是被“控制阀”分批放行入市的啊!
最可怜的是还是逢泡沫破裂说必信的持币待购的购房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真的,往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最终是踏空踏空踏空。举一个上海的真实例子:钦州南路中海馨园的一套113平米的房子,2000年买入时总价51万元,首付10万多元,其余按揭。房主自己住了4年,后收了6年房租30万元,今年4月卖了260万元!举此例只为证明在泡沫破裂说盛行的这10年房价是如何疯狂的,到底谁是楼市泡沫大辩论的最大受害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