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天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昨天,教育部相关官员和专家对纲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表示,对于文理分科,教育部历来不支持,但教育分班情况客观存在。高中将发展特色化,避免千校一面。(3月2日《京华时报》)
一句话,教育部历来不支持文理分科,所有的矛盾焦点立即转移到了大多数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文理分科的高中学校,与教育部没有丝毫关系。其实不然,无论是大学,还是小学、初中,自然高中学校也不能幸免都处于教育部行政管理之下,为何如此多高中学校竟然不听号令,竞相搞起来文理分科的教学方式?如果没有教育部的默许,试问高中学校哪来的雄心豹子胆?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教育部的说法是一种推卸责任,一种自我掩饰。
一直以来,有关于文理分科的话题都会激起社会公众的热烈讨论,批评者众多,赞成者也有之,但是,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如何给高中生们减轻压在肩头的重担,由此,赞成分科者便在某种程度上占据了多数,因为,分科可以给孩子们减少课业的负累,全身心的迎战高考。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文理分科,前提都是以高考为主,多年来,高考已经成了一考定终身的代言词,为了一朝跃龙门,不少学子为之苦苦奋斗十余年,自然,到了高考前,谁都想为自己卸下沉重的包袱,向目标奋力前进,文理分科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后果是,多年的文理分科的客观现实造成了不少迈入大学殿堂的学子或缺少必备的文化素养,或缺乏数理常识,等等,这些无疑都在局限着众多学子未来发展的前景,也在严重拷量大学教育体制,更折射了高考的各种弊端。当一大批专业知识高,却缺乏这样那样的基本素养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开始遭遇就业择业困境,面临生存危机时,我们开始不断拷问文理分科这种教育模式的对与错。
笔者认为,在文理分科的教育模式之下,公共利益受到了无穷的挑战和伤害,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文理分科必然会让应试教育在尘嚣中再次掀起风浪,多年来宣传和推行的素质教育模式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如果将文理分科延伸到超越本身的宽广空间,直接导向教育的终极意义,或许,文理分科这种教育模式正在严重损害公共利益,这项即成客观事实的教育模式正在让更多人接受到不全面的教育,一种偏颇的功利观正在让我们的教育走向世俗化、平庸化。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文理分科制是高考这根指挥棒衍生出来的产物,它的背后是一部分公众日益功利的急迫心态和目光短浅的教育思想,同时,还有教育系统行政领导们追求的政绩观,因为,无论何时,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语境下,升学率等都将成为衡量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此次征求意见的教改刚要中,文理分科因为争议太大没有明确提出,而争议的焦点事实上并非在于是否应该实行文理分科制,其本质是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是否应该得到彻底改变,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平等?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教育资源是否能够实现平衡?这些无疑都是公共利益领域值得争议和探讨的话题,文理分科的争论只是所有这些公共利益争论的一个生动的道具。当高考这条可以改变草根命运的独木桥依然横亘在人们面前,教育资源分配依然贫富不均时,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关于公共利益的争论还将持续,而当文理分科制依然发挥着某种功效或与一些教育上贪图功利的人不谋而合时,关于文理分科的讨论和争议必将持续,而它还将继续激荡公共利益的争论。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