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到那时教育不再闹心

2010年03月01日 08:02   来源:京华时报    陈国兴

  决定我国教育未来10年改革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有关情况作出了详细说明。

  前一天,温家宝总理第二次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亦曾就网友关心的教育改革发展问题作出回答。这位大国总理对教育的特别关心,从亲自担任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组长,到亲自到学校当学生听课,再到发表两篇有关教育的重要文章,亦曾引起广泛热议。

  公开征求意见搞第二轮,大国总理如此关心教育问题,表明教育改革发展这样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的战略课题,开始审慎地进入实体操作程序。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社会公众反应强烈,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的关口。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体现在老百姓那里就是不满意,很让千家万户闹心。这让人闹心的教育矛盾和问题涉及十分广泛,其中最突出者,当数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教学理念的不科学、教师管理的机械化。

  “上学难、上学贵”,这是学生家长普遍焦虑的问题。这当然不是指没学校上,而是指有些学校误人子弟,让家长后怕。于是便想上那些能让自己放心满意的学校,结果却发现进校门一看关系硬不硬,二看票子厚不厚。教育发展到这个地步,焉能不成问题?而其根本原因则在于,教育的行政化、官僚化。在这种教育模式和思维主导之下,教育家靠边,教育规律被扭,问题当然层出不穷。比如,学校搞重点或示范,各种教育资源严重倾斜,结果好校愈好,弱校愈弱,人们纷纷择校,权力与金钱便起关键性作用,大多数家长便生出诸多慨叹来。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就是教育的不公平,导致学校之间的差距有云壤之别,中小学如此,大学亦如此。

  决定学生成人才还是蠢才的关键路径就是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填鸭式教学的结果,便是学生的规训化、工具化,缺乏创新的活力和思维的活跃,所谓的高分低能是也。至于公民精神的建树、公民人格的培养、独立思想的塑造,俱不在教学之列。而一说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无非就是让学生多学几门才艺。一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无非就是教学时间减少,布置作业减少,让学生早放学回家,把球踢给家长。这些问题的背后,归根到底便是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也就是在教学中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怎么育人的问题似乎总也没有破题。

  学生教得好不好,关键又在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管理模式,就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一些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多重量不重质。许多老师背负着详细的量化考核任务,完不成就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种数量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机械化的管理方式,类似于计件、计工分,产生不了优质的教学科研成果,连一些西方国家都早已弃用。你在中小学一量化,育人便只好靠边站,因为它根本就量化不了。你在大学一量化,中国的论文数量便世界第一,至于中国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术创新活动如何,却万不敢称名列前茅。

  针对这些闹心问题,又着眼中国的未来,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规划纲要从战略目标、工作方针到具体任务,均提出了一些对策举措,相信在各界的意见建议中,规划纲要更趋完善。展望2020年这不算远的前景,教育或将不再让百姓闹心。但基于一些机构和部门的执行力问题,这种期望又多少有些但愿之意。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