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驻京办”去留问题再度成为大众议论的焦点。一些驻京办主任自曝生存法则,称能否撤销“驻京办”,不是上面说了算,要看地方政府是否需要;“驻京办”工作很重要,现在是政府少不了,百姓少不了,市场少不了;如果一刀切,他们将被迫转为地下,只会更加缺乏管理。(1月28日《新京报》)
近年来,社会各界针对撤销驻京办的呼声不绝于耳,因此当有关部门决定取消数千家驻京办的消息传出之后,赢来掌声一片,甚至有不少人称之为“大快人心”。然而笔者以为,撤销驻京办尽管初衷良好,且从长远看也大势所趋,但问题在于,“驻京办”时下仍有其存在的制度土壤和现实需求,决非像搬掉一块石头那么简单,如果不能标本兼治,弱化乃至最终消除“驻京办”所承载的种种功能,“一撤了之”的效果注定不容乐观!
实事求是地看,虽然“驻京办”的诸多弊端历来备受诟病,在助长不正之风等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原罪”显然不在“驻京办”,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驻京办”也是现行体制不完善的“衍生物”和“牺牲品”。倘若“跑部钱进”等做法既非必要也不可行,谁愿意大老远地跑到北京“低头弯腰”求人办事呢?换句话说,只要这种体制没有变,地方政府的相应需求就不会变,“驻京办”也就不可能真正消失,即使撤掉了牌子,也免不了还会冒出其他各种各样的“名头”来。
由此可见,寄希望于撤销“驻京办”解决问题未免过于幼稚!“驻京办”糅杂了体制缺陷和社会矛盾等现实因素,唯有通过制度创新,切实解决某些深层次问题,譬如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下放项目和资金审批权限,让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没必要再“跑部钱进”;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将转移支付和项目审批情况及原因、结果等全部公开,广泛接受监督,让地方“跑”与“不跑”都一样,没动力再“跑部钱进”,这才是治本之策。届时,“驻京办”即使不撤自然也会消失。
说到底,“驻京办”是个复杂的“体制问题”,而非单纯的“机构问题”,究竟“撤”与“不撤”,或者说能否真正“撤”得清,既不是“上面说了算”,也不是“地方说了算”,更不是“一刀切”式的行政命令就可以奏效,关键还要取决于相关体制的改革进程。仅图“一时痛快”,只会是治标不治本。因此,期待有关方面能够冷静务实处之,尽快作出长远谋划,采取跟进措施,彻底铲除滋生“驻京办”种种不良现状的制度土壤。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