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公交是都市文明的和谐制衡器

2010年01月27日 10:22   来源:千龙网   马龙生
    在北京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一年的北京交通做出了规划部署:力争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深化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建立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完善地面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推进12条轨道交通建设,力争亦庄线、大兴线以及房山线、昌平线、顺义线一期建成通车。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扩大公交专用道系统,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公交场站和交通集散配套工程建设……

    衣食住行,是人们每天必须的资源消耗。行,在都市生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现在,北京市政府在已经取得的交通成就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细化服务,给人们带来的将是一个更加方便、有序、兼顾出行公平与效率的活力北京。

    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是个什么概念?普通百姓可能不太容易说清。但是人们的出行感觉,却是非常清晰、鲜明的。近年来,不用说北京的公交车线路多了,发车密度大了,车辆更舒适了,所需费用更低了,四通八达的方便度提高了,就是地铁,恐怕很快也要通过印制发行《地铁交通图》,才能让人知道最近又开通了哪条线,设了哪些站。否则,即使“老北京”也会跟不上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

    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这不是逼着人们乘座的强制概念,而是要通过政府实实在在的努力,让百姓在开车、公交等多种出行方式中自觉选择的。多年来,北京一直没有实行“号牌拍卖”之类的私家车限制政策,为的就是通过市场的作用力,间接给消费者提供适当空间,让消费者在利益的权衡中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体现了政策的“柔性”一面。而另一方面,北京又一直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方便人们在开车、乘公交、骑车等各种出行方式的互换上狠下功夫,让人们是否买车、是否开车、什么时候开车等选择上,形成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价值导向。以公共服务者的责任统一协调资源,以多元的价值比较来引导出行方式,我认为这是政府“既到位又不越位”,“把该管的事管好”的直接体现。

    在中国的大都市,如今睁开眼睛最容易看到的东西,就是汽车。小区里,马路边,见缝插针停下的汽车,已经到了让人眼晕、厌恶的程度。汽车与人争夺空间、汽车对环境形成污染的特性,使都市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矛盾。公交出行比例达到40%,是北京市政府的一个工作目标,又何尝不是都市文明的一个“和谐制衡器”呢?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