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年一度的两会举行之际,都是一次回望去年、展望未来的良机,其中也包括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自身履职的总结。从近年的状况看,我们发现,现在的代表委员越来越务实,满眼是民生问题,一心要为民解忧。
信手拈来数例。市政协委员朱树英有一天在上海火车站南广场,看见一位旅客被路面的破碎石块绊到了脚,险些摔倒。细心的他再留意察看,发现广场上有十几处路面破碎,碎块高低不平,急匆匆赶火车的人一不小心极易被绊倒。此后,他又特别留意了上海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发现不少路面都有类似情况。于是他连续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市政管理注重“细节”、便利市民;市政协常委张立军到上海展览中心参观一个有关世博会的展览,门票上写的是“下午4点半停止入场”,没想到下午4点半的时候,保安就开始赶人走,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全场突然熄灯,来不及走的人被困在黑暗的展览大厅内,大家只能借着手机屏幕的微弱光亮,手拉手走了出来。他认为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反映了我们城市迎世博的服务意识还不够。于是提出建议,引起窗口服务行业的重视;A9高速公路上每天高峰时段堵车严重,许多在郊区大学城上课的老教授们为了不在路上内急生尴尬,讲课讲得口干舌燥也不敢多喝水,市政协委员殷啸虎曾提出了“高峰时段免费放行、集卡禁止上A9”的建议,并锲而不舍追踪落实;……
这些政协委员关注的似乎都是无关宏旨全局、无关大政方针的小事,但在他们眼里,这些都不是小事,因为都事关民生,而民生就是最要紧的大事。其实,这些仅仅是政协委员履职的几个侧面和片断,从去年政协会议收到的1049件提案看,多数都从“小事”中反映民生大事,其中63件优秀提案的内容,不少都是“以小见大”地涉及上海当前和长远发展各个方面,如“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和世博会安全”、“改进轨道交通服务”、“破解旧城区改造资金瓶颈”、“运用拉动内需资金购买公共服务”、“建立全市保障房置换平台”、“创建世博协同服务平台”等等。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无数事情,无论如何分类,这些事情都不外乎两大类:天下大事与天下小事。百姓当然关心天下大事,但从民生的视角看,“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之类的小事,更与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更何况,“大事”与“小事”本来就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小事”其实并不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在日常生活中,与百姓“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他们往往“小”中见“大”,把百姓人家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看在眼里,牢记心头,在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过程中,将民生的“小事”融入“大事”,“大事”与“小事”融为一体,解决“小事”与推进“大事”相得益彰,“大”中有“小”,由“小”促“大”。这样的履职才会系民情、有实效,让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代表委员就在我们身边,两会与我们贴得很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既是辩证眼光、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执政能力。
当年毛泽东对抓“大事”有过论述:“许多人想一把抓,结果没有抓到。要一条一条地搞,要用分析的方法,搞了一条,再搞第二条,这样搞下去,先剩下十条,再剩下八条,最后全部''消灭''”。在民生方面,“小事”一件件解决了,政府的“大事”、国家的“大事”不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是我们寄厚望于代表委员和两会的。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