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媒体”释放出善治的暖意

2010年01月07日 13:15   来源:中国网   王捷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1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讲话,号召各级党员干部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

    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三善”既彰显出党和政府对媒体工作的善意,也是社会走向善治的一个注脚。正如港报言论所言,话语权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中央媒体办网络电视台、开微博客,是争取网上话语权,办英文电视台,到美国招聘英文专才,甚至在匹兹堡、哥本哈根引领会议进程,这是争取国际话语权。

    对话语权的重视,就是对社会沟通关系的重视,是对官民良性互动的期许。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党和政府的政策、决定和命令要通过媒体向公众传播和发布,并通过媒体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历史而言,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决战争时期,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始终把舆论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大力宣传各个时期的客观形势,提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舞斗志,从而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媒体既是群众的精神产品供应商,也是官民互动的纽带和桥梁。媒体概念广泛,内含丰富。就当前而言,有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等。它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食粮,是群众了解方针政策、主张权利反映意见、与公共决策互动的便捷平台。

    媒体是执政的帮手,是群众的信息库,善待媒体,重视媒体,尊重媒体,把媒体用好管好,长远而言,意在构建一种更为和谐的公共治理关系。只有善待媒体,媒体的作用才能得到很的发挥,只有善待媒体,把媒体当作朋友看待,才能真正做到善用和善管。信息社会,媒体是民意的前方观察哨,是民众情绪的晴雨表,承载着民意温度计的作用,传送和反馈民众情绪,尊重媒体就是敬畏民意和民智。

    善待媒体先得信任媒体。要充分相信媒体的善意和判断力,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尽可能公开政务信息,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要尊重和保障媒体依法采访报道的权利,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相信媒体的报道采访能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的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善待媒体还要宽容理解媒体。媒体或许对党政部门的一些工作流程、工作纪律了解得不是很透彻,党政官员与媒体打交道不妨耐心细致宽厚仁善些,开诚布公的把问题讲清楚说明白解释透彻,赢得媒体的理解与支持,热情欢迎媒体提出批评和监督意见,对于媒体反映的民声民心民意,职能部门要秉持虚心和耐心的常态,有问题的解决问题、有误会的解释误会,扩大正面影响,消除负面影响。

    宽容媒体实质就是要以诚相待。把媒体当成诤友,虚心接纳媒体的舆论监督,像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书记仇和一样,把媒体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主动从媒体的“负面报道”中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把媒体当作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和改进工作的推进器,进而完善决策、改进工作方法。

    当今社会,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媒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只有建设好媒体、发挥好媒体的作用,才能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商务部支持的行业协会在西方媒体上斥巨资卖广告,推广“中国制造”;新华社在北美纽约、华盛顿、温哥华和旧金山等9个分社广招英语为母语的工作人员……诸如此类,都说明我们已经在全球化视角下善意地“重识媒体”。

    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国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对善待媒体最好的阐释与理解。对媒体保有起码的善意,是法治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由选择。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