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乃学术必争之地

2010年01月07日 07:12   来源:京华时报    刘琼
    河南安阳安丰乡的东汉大墓是曹操墓吗?为什么是?论据何在,是否可信,能否经得起推敲,还是另有隐情?比如地方政府商业利益的驱动?面对社会各界的猜测质问,发布“确认”消息的河南省文物部门左冲右突,频频出示人证物证。

    单就曹操墓而言,自古以来就是考古学家“必争之地”。争了几百年的议题,今天突然结了案,能不引起轩然大波吗?更何况有关部门的证据是否充足、程序是否到位,犹待历史和学术的考问。文物部门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耐心。

    面对公众的质疑,有专家断然表示“完全可以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这种认定是科学、严谨的”,这种不容置疑的表述,不仅不能平息质疑,反而给人草率急躁的感觉。理不辩不明,真理与怀疑共生,何况考古本身就是通过不断地发现推翻和重写历史,这也正是考古工作的神秘和可敬之处。

    当然,关于安阳曹操墓的争议,价值已经超越墓之本身。安阳这个东汉大墓不论是否是曹操墓,考古界都应该从梦中笑醒。在这场争议中,社会各界尤其是非专业人士表现出的专业知识、探研热情以及敏锐独立的判断能力,一方面有力地表明了中国社会人文环境的形成,知识不再是专业人士的特权,普通民众富有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能力;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考古的热情、对文化遗产的关注一览无余。有什么比全民的关注和热情更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呢?也正因为文化遗产乃人类共有之宝,人们爱之深;对任何可能有损的行为恨之切,也在意料之中。还有什么比职业成果如此受重视更有价值感呢?难怪有人说考古界的黄金时代到来了。

    这场争议最可贵之处还不在此,最可贵在于我们从中隐约感受到了学术的开放、理性和宽容。建立在学术探讨层面的舆论环境是真正的文明,关于曹操墓的争议,截至目前为止,还算理性与平和。

    争议的结果如何,可能一时半会儿难以定论。但是无论如何,关于学术的问题,吁请一定要回到学术的层面解决。解铃还需系铃人,说“是”的一方要拿出证据和严谨,说“不是”的一方也要有诚意和善意。只有在论争和接受论争中,才能无限接近真理。

    安阳汉墓究竟是不是曹操墓,不妨“大胆假设”,但一定要“小心求证”。我们由衷地希望,曹操墓事件不会成为河南版华南虎事件,因为我们的政府信用经不起如此折腾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