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曹操墓“出土”了公信透支之忧

2010年01月07日 07:11   来源:广州日报   徐锋
    考古和文化已成为某些地方GDP的歌舞伎,长袖善舞,图的是客官腰包里的银子。看来,高校有必要设两门新学科——“考古营销学”或“策划历史学”。

    河南安阳正在发掘的“曹操墓”,从公布之日起就身处尴尬。不仅专家相互掐架,公众舆论更是嘲讽声、质疑声一片。

    这是个有意思的现象。从常识上说,社会分工的细化,决定了考古本就是考古学家的分内之事,社会公众既然承认了这一部分人的“考古学家”的名头,就等同于向其作出“专业考古”的授权,并通过纳税、购买博物馆门票或专业书籍等形式向专家们“购买”其考古成果。所谓术业有专攻,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专业性极强的考古学命题,最终竟“发动”了普通公众来分析、判断、讨论和质疑,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而从我们以往的经验来看,几十年来甚至百年来,也曾有形形色色的名人古墓葬被发现、发掘,每当权威专家或权威文保机构公布成果时,公众往往极少存疑,一经发布多半便成“铁案”。即使对某些结论有所争议,也仅限于专家圈内的纯学术探讨,普通公众不大会卷入其间;即使其中一些考古发现后来被证伪,同样更多是从纯学术层面进行纠正,公众很少会像现在这样吐口水,发出嘘声,冷嘲热讽。

    到底是现代考古技术倒退了?还是现在的公众变得“刁蛮”,藐视专家的权威?今天的公众尤其是网民,习惯于质疑一切。质疑是公民意识觉醒的表征之一,学会质疑,才不会盲从,才有思考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普通公众群起热论曹操墓的真伪,虽然有非专业之嫌,倒也有可爱的进步之处。

    而更应反思的是,一项本应非常严谨和专业的考古发现,何以引来普通公众如潮的质疑声?在真相尚未大白于天下之前,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不宜对安阳曹操墓的真伪作出轻率判断,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反思今天考古学在某些领域和环节的沉沦和庸俗化——

    君不见,今时今日,考古和文化已成为某些地方GDP的歌舞伎,长袖善舞,图的还是客官腰包里的那点银子。从李白故里、老子故里、梁祝故里、帝尧故里,到西门庆故里、孙悟空墓地、古夜郎国所在地……香的臭的,只要沾点名,能吸引眼球、提升点击率,一概来者不拒。而这一场场闹剧之间,均可见列位历史学、考古学专家粉墨登场、招摇过市、穿梭其间。比如这“曹操墓”甫一出土,藏在其背后的地方利益早已次第崭露头角——不仅当地有关部门准备将此打造成旅游景点,据说收益“每年可达4亿元”,就连与安阳一河之隔的邯郸邺城,也有当地历史学者跳将出来,高呼“曹操墓所在地应属于邺城文化区域内”,建议邺城与安阳分一杯羹,两地“联手打造曹操旅游文化区”……

    如此这般打打擦边球倒也罢了,偏偏还有一些地方急红了眼,孤注一掷搞起伪民俗、伪故里,公然造假,愚弄公众,拼凑炮制出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的“周老虎”。举凡种种,公众怎能不反感?怎会不存疑?而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公信力一旦透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公众自然会“吃一堑长一智”,形成“啥也不信”的条件反射。

    看来,如今高校有必要设立两门新的学科分支——“考古营销学”或“策划历史学”,它们的开设,不仅能培养一大批各地急需的“文化名片设计师”,更能将藏在“文化周老虎”们背后的地方政府影影绰绰的身形勾勒得更为清晰通透,岂不妙哉!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