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上帝的宠儿,罪犯也是受害者

2009年12月31日 07:06   来源:红网   王学进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18岁~21岁的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同年11月,在南京居住的德国人及其他外国侨民设立纪念普方一家的协会,用募集到的捐款为苏北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学费,9年来,虽然已有超过500名的中国贫困学生因此圆了求学梦,但它至今鲜为人知。(12月30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健忘,忘记普方一家可以理解,也应该,因为谁也不愿回忆这样的惨案,但无视普方协会的存在及作为,则大不该。虽然中青报以大篇幅推出这则消息,遗憾的是它并没有成为当天各大门户网站的热点新闻。原因无他,因为从中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于国人太陌生了。就像有网友看到以下消息:案发后,普方先生的母亲从德国赶到南京,在了解了案情之后,老人作出一个让中国人觉得很陌生的决定——她写信给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发帖称,对罪犯怎么好讲宽恕呢?更有人对普方协会以德报怨的作为表示不解。

  所幸的是,现在终于有媒体报道了普方协会的义举,让我们认识了最能体现西方文化的一个样本。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在不断深化,但这种了解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物质文化、器物文化上,对精神文化的了解还十分肤浅,尤其是对基于宗教情怀的宽恕、救赎、博爱文化知之甚少。普方协会存在本身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用最直观、生动的形象向国人阐释了什么叫宽恕,什么叫救赎。在西方人看来,人人都是上帝的宠儿,而不是上帝的弃儿,罪犯说到底也是受害者,人生来不是罪犯,人活一世,从出生到坟墓,最终站在上帝跟前都是平等的。有的人之所以成为罪犯,责任在教育和社会,因此人是需要救赎的,而最好的救赎方法就是教育。“教育,是献给生命的礼物。”教育比惩罚更有效,也更彻底。这就是,为什么普方协会要把纪念普方一家的主题确定为救助苏北贫困子弟的真实原因。

  我相信,普方妈妈在获悉4个杀人犯被执行死刑时,内心一定会默默地替他们祈祷,祈祷他们的灵魂能得以安生,同时为失去他们的4个家庭的父母亲分担不幸和痛苦。我这不是猜想,而是有类似的依据。1991年11月1日,一名刚刚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三位教授、一位副校长和一名中国留学生。此惨案震惊了中美两国,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更加让人震撼。惨案发生的第三天,被枪杀的副校长安·柯莱瑞的家人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件,内中写道:“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时刻,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希望是这样的。”

  这就是西方文化,也是西方文化中最光辉的内核,也恰恰是中国文化中最稀缺的品质。07年4月16日,韩国留学生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了32名师生,在随后举行的追思仪式上,他也在追思之列,而且该校还将其列碑纪念,现在人们看到的不是32座纪念碑,而是33座。可我们呢,马加爵被处死时,其所属学校师生以放鞭炮表示庆祝。两相比较,哪种文化更能表征人道、恕道,也更能代表未来世界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