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2009年12月01日 07:43   来源:工人日报   孙 洪
    当前,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对工会工作带来许多新的情况,需要工会领导干部对工会工作所面临的新挑战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今后工作所采取的新措施有认真的思考。

    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所有制结构和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职工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对外开放”、“国退民进”等重大政策的实施使企业经济成分呈现多元化;技术进步、产业换代、市场调节的推动,企业转型、兼并、转制等情况的增多,工会工作原有传统格局有了变化。物质丰富了,但职工群众对物质、精神需求的欲望有了更高要求,职工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原有计划经济模式下产业局逐级管理的方式已经改变,新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管理方式及相应的法制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原有就业靠组织安排、收入靠统一规定,安心工作靠思想教育的员工管理模式已破除,新的主人翁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在获得岗位、收入,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盼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的愿望愈来愈强烈。这就给政府行政服务、工会工作服务以及社会的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总结工会传统活动优良经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中作出工会应有的贡献,需要我们对原有工作加以改进。

    注重实效,创新劳动竞赛。科技进步、企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给社会带来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激烈的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在新形势下,通过提高职工的技能等综合素质,提高职工就业、创业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的几率,尤为重要。因此,传统的劳动竞赛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从体力型向智力型或智力加体力型转变,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复合型转变,由操作型向革新型、研发型转变,开展以降本增效、技术攻关、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内容的劳动竞赛,使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使竞赛的成果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化管理和提高效益的各个环节上,注重劳动竞赛的实效性。通过劳动竞赛提高劳动工效,推进职工学技能、学技术、钻研业务。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劳模先进的评定和管理。在关心一线员工劳动保护,关注在一线员工中培养劳模先进典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关注创新型经济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以及现代化企业的技术骨干、管理精英。这一群体中的先进人物掌握的技术,一旦形成一个产业,就有可能带动和影响一个城市的发展。他们对产业带来的发展是爆发式的,需要我们工会干部花更大的精力去关注,在他们中间发现培育和推荐产生符合时代精神和科技进步的领军人物和先进典型。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劳模先进后备人选资料库,在发现和培育环节上要舍得投放精力;不仅要重视“评”劳模这一环节,更要重视评选后的关心帮助,切实做好已落实地区管理的退休劳模的属地管理工作,同时,加大劳模先进的宣传力度,不断发挥其社会正面导向作用。

    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职工技能素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新形势下,既迫切需要又要靠踏踏实实去实践的议题。一线职工骨干选拔为管理、领导人员需要有“学历”;在岗工人面临技术装备更新,为适应新设备要求,需要“资格证书”或新技能;转型发展等带来的减员或需转岗、待岗的员工,为获得新岗位或再就业需要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本领。面对信息不对称、就业方向不明确的职工,工会应该在需求培训的员工和能提供培训的院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面对需要培训而又缺资金的职工,工会应该在促成企业专项培训经费补贴和工会奖励方面提供及时的帮助。工会组织还可以与劳动等部门联手,集聚社会培训资源,为职工培训、技能提高大开方便之门。

    利用更多资源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抓住重点,推进帮扶工作社会化。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党交给工会的一项光荣任务,是一项“民心工程”。一般困难职工的救助已列入民政、劳动等部门社会保障体系,工会应做好联系、督促工作,使困难职工在民政救助保障体系中及时得到帮助。特困职工的救助,政府已明确由工会负责,财政每年都有专项补贴,与低保对象并列救助管理,这是我们要抓紧抓好的重点。互助互济和女职工健康计划,是利用市场运作,应该发动广大会员参与,不断推进互助互济会的社会化、规范化运作,注重互助互济会工作的社会公信度,使它在救助患大病的困难职工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