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方法不如严格绩效管理

2009年11月11日 07:00   来源:羊城晚报   禾 刀
    重庆市潼南县在今年启动“三千干部大走访活动”中,要求干部必须夜宿农家,以促使干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困难。(11月9日《重庆晚报》)

    干部必须夜宿农家,很容易叫人想起过去的蹲点制度,至少从形式上,此举实现了干部与基层群众的“零距离”对接。虽不排除潼南之举短期内可能收到一定成效,但要从身体到位变成心理到位,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夜宿制度便能实现得了的。

    干部夜宿农家,实质上只是一种工作方法问题。客观地讲,工作方法的改进,并不铁定与实际效果成正比。尽管如此,现实工作中却并不乏这样的怪象。领导干部并非“万金油”,况且具体工作各种要素也多有区别,过于固化的工作方法,除了能够制造表面颇具声势的步调一致宏伟景观外,实则不利于个人智慧的灵活发挥,也容易导致“一阵风”和人亡政息的现象,更主要的是,一些领导还会把工作方法当政绩,所以对工作方法的重视远甚于对实际效果的重视。

    近年来,社会上屡有加强绩效管理的呼吁,尤其是要求将社会公众意见尽可能纳入体系之中。然而,此举雷声大,雨点小。最近,《四川省人民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其中社会公众评价权重占比20%被认为是整个《办法》的一大亮点。仅就这个20%权重而言,除了服务对象外,还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共四大部分。即便权重均分,最能反映政府部门服务质量的服务对象评价,结果只占这其中的1/4。以占整体5%的评价权重,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府部门的服务态度与工作质量呢?

    不断翻新工作方法,不如严格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理应是左右领导干部施政重心和工作方法的“牛鼻子”,改进工作方法,充其量只应是严厉绩效管理机制倒逼下的自觉性改良。严格绩效管理机制,就有必要尽可能多地纳入公众评价。试想,假如绩效管理机制真能促使用人机制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职者时时得危如累卵,有切肤之感,谁又敢于悖公众意愿,整日在那里大夸夸其谈,沉迷于官僚作派呢?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