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泊头火柴破产”呼唤“老字号”重生

2012年09月07日 17:32   来源:荆楚网   王传合

  昨日,一则有关“泊头火柴”的信息被点燃。原定于当天上午在沧州泊头市举行的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资产处置拍卖会,因故取消。一如人们的难以割舍,就在“泊头火柴”将熄灭抑或已经熄灭之时,这个名字却点亮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温馨记忆。(9月6日《燕赵晚报》)

  温馨的记忆、时代的烙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商业发展,培植和孕育了众多特色浓郁、饮誉国内外的泊头火柴似的“中华老字号”品牌。老字号”是一个时期的历史符号和美好的记忆。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老字号不仅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更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然而,时过境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得一些颇具特色的老字号黯然失色,甚至淡出历史舞台。

  泊头火柴今天的遭遇令人扼腕叹息。其实,又何止是泊头火柴遭遇这样的“尴尬”呢?很多昔日风光无限、名噪一时的中华老字号,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很多老字号由于经营观念陈旧,内部机制僵化,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旗偃息鼓。

  老字号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老字号”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创业、经营历程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和品牌价值得的我们珍惜。倘若政府相关部门不加以因势利导,采取举措,泊头火柴之类的情形还会再现。

  对于众多老字号企业而言,金字招牌也无非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招牌而已,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 “祖上的遗产”积淀在品牌中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加以发挥。而品牌也应该在现代人的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继续发挥品牌效应,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保值和增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字号企业也要更新观念,锐意进取,积极实现向现代品牌的转换,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和突破,做到独创性于兼容性并存。通过引进资金、转轨变型,促进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走出一条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子,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把老字号真谛一代一代不断演绎下去。

  由此看来此,保护好老字号企业,引导老字号在创新发展中创造更多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泊头火柴”将熄灭抑或已经熄灭之时,呼唤更多的“老字号”重现生机和活力,是发展民族工业的需要。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