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回到学校,江苏淮安一些大中专院校的同学们就碰到了烦心事儿:开学报到后,学校突然安排他们到淮安的富士康工厂“实习”。据记者的了解,这次大批学生涌入富士康实习或与“iphone 5”即将上市有着密切关系。(9月5日央广网)
确切地说,大学生的实习全名应该为“专业实习”,顾名思义,实习期间不仅要锻炼个人能力,更应将大学所学的专业技能付诸应用,以巩固学习成果。富士康所提供的实习工作内容则是电子产品的数据线的检测和安装,换句话说就是简单的劳力劳动,任何工人只要培训几天就能上手,这样的工作显然对学生发展无所裨益。更蹊跷的是,学生的实习工作也是8小时,两班倒,有时还得加班,可以说与正常员工一般无二,可1550元的工资却比富士康公司对外招聘正常员工的工资低了些,不由让人猜想这是学校在利用学生的廉价劳动力谋取经济利益。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往往是其寻求工作的一项软肋,对此,许多大学安排了相应半年乃至一年的实习时间,如果学校还能统一提供实习岗位无疑更是一件深受学生欢迎之举。但同时,学校以实习的名义让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的新闻在近几年也频频见诸报端,在整个过程中,不少学校以统一联系企业,统一安排“综合实习”为理由,不仅演绎出学校帮助学生实习尽心尽力的表象,还能从中谋取一定利益。这样的方式不仅隐蔽性极强,而且表面上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似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通则。
淮安这所学校的行为更是连这样的平衡都彻底打破,为了更多的利益,不惜强迫所有学生参加所谓的“实习”,将学生的权利和利益彻底踩在了脚下。由于实习工作的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息息相关,理应由学生自主决定。若是对于有些想安心复习考研的学生,学校的强迫行径更是会危害到学生的发展前景。显然,强迫实习违背了自主自愿的原则,而学生和家长也颇为不满,但相同的戏码为何仍旧能频频上演?为何学校一直能尝到这种武断行径的甜头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与学校的地位不平等,在学生与学校的对话中,学生往往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因此很多事情学校就拥有了一切事说了算的权利。在大学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充当廉价劳动力,其他“被绑架事件”也层出不穷,入学时,有“捆绑卖卡”;毕业时,有搞“被志愿”收取“孝敬费”,搞“被捐助”建名人像等,更有甚者,用毕业证“要挟”学生参加实习。
毫无疑问,高校将学生的一切活动视为敛财的机会,甚至不惜出卖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校自身名誉的践踏,但在商品经济的侵淫之下,单纯寄希望于大学的自律无疑是痴人说梦。对此,应该有第三方权力的介入以使学生不再处于弱势地位,保障学生的正当权利,让强迫实习的戏码不再上演。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