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的“加减法”很多,肯定不止本专题中所列出的六项。但是,在“加减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或许是监管层的一片良苦用心。
笔者认为,监管层不遗余力的做“加减法”,其一是为了稳定市场。
以QFII为例。
QFII是我国在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背景下,部分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安排。目前,QFII已经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从历史数据来看,QFII投资行为稳定,偏向长期持有,不通过频繁交易获利,资产配置中股票长期保持较高比例,波动幅度较小;从交易品种来看,QFII更为偏爱资产规模大、成长性高、估值合理、市场流动性好的蓝筹股。
2003年7月,第一家QFII瑞士银行宣布买入宝钢股份、上港集箱等4只蓝筹公司股票,受到国内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而在2年后,蓝筹股集体掀起了A股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超级大牛市。2007年初到2011年6月底,沪深300指标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平均为67%,而QFII持有沪深300指标股占全部持有市值平均为87%,较市场水平高20个百分点。
监管层加快QFII资格审批,一方面有利于利率市场化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水平,能够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内估值水平向国际靠拢。此外,由于QFII的投资风格比较稳健,奉行价值投资的理念,为市场和监管层所倡导。
因此,监管层在QFII审批方面所做的“加法”,对于稳定市场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二,是为了繁荣市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截至目前,已上市的股票有近2500家,股市市值已跃居世界前三,股票市场作为现代金融核心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非常成熟,运行机制尚有不规范的地方,因此,就需要各方来维护。这就好比是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在关键时刻家长扶持一把也是有必要的,没必要大惊小怪。而监管层推出的一系列“加减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市场更好的发展。
或许有人会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干预市场,是不正确的、不理性的。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想法。因为即便是再规范的市场,也难免会有失灵的时候。通过“加减法”这双有形的手来修正这种市场失灵,为的就是确保市场更加规范、更加理性。
不过,当我们在为监管层的“加减法”拍手叫好的同时,是否还需要更多的“加减法”以维护市场稳定、促进市场繁荣呢?在这里不妨提出来。
首先,监管层维稳市场不遗余力,但是面对解禁潮,资本市场的三次降费可能显得有点杯水车薪,不过,是否可以在更大的范围里,比如印花税等方面继续推进降费工作,更进一步地减轻投资者的负担?
其次,监管层在不断地推动长线资金入市,这是值得肯定的。那么,接下去是否可以联合更多部门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更多的让新增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市场,比如银行理财产品,比如住房公积金?
再次,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监管层也推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力度、完善退市制度、打击内幕交易等。监管力度很大,但是,这项工作还是需要进一步推进,毕竟,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以散户为主,如何保护好他们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对相关的中介机构的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看到,有的中介机构为了眼前的利益,不负责任,在财务等方面造假,严重损害了股市的健康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对这种行为,虽然监管层一直在严厉打击,但是在处罚方面,是否还需要加大力度,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