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崛起的启示:改革的力量实现企业创新驱动

2012年08月31日 0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今天的中关村,早已超越了狭义的地域概念而成为首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代名词。中关村的崛起,既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蕴涵其中的启示意义尤为值得关注。用改革的力量实现创新驱动,是中关村示范区带给人们的诸多启示中的最重要一条。

  本期“经济日报 中央电视台联席评论”关注话题——用改革的力量实现创新驱动。

  日前,国家9部委会同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2020年将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未来8年,北京中关村若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发展前景将令人十分期待。

  今天的中关村,早已超越了狭义的地域概念而成为首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代名词。从1980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春先等科技人员组建北京先进技术服务部,探索类似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的“技术扩散”模式算起,迄今已有32个年头了。上世纪80年代,中关村冲破传统计划体制藩篱,以“技工贸”为主的“电子一条街”起家,坚持按市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兴起。中央充分肯定中关村改革实践成果,适时组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区内企业营造了自主创业、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的宽松市场环境,激励大批科技企业迅速完成从技术贸易向研发生产的转型,奠定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中关村不仅已形成覆盖北京诸多区域的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还拥有1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以及大量核心技术,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今年早些时候,来自中关村管委会消息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关村示范区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速,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24%,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1%。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关村示范区令人振奋的增长业绩表明,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引领未来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关村的崛起,既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一个缩影,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蕴涵其中的启示意义尤为值得关注。用改革的力量实现创新驱动,是中关村示范区带给人们的诸多启示中的最重要一条。回望中关村30多年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催生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和众多民营科技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改革促进了中关村试验区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环境和宽松市场环境的营造与完善;改革推动了中关村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壮大。特别是近年来,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中资金融机构在金融街、外资金融机构在CBD、科技金融机构在中关村聚集的发展态势。活跃在资本市场上的223家上市公司,使“中关村板块”效应不断增强。中关村还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推进融资租赁、全面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建设等,正成为中关村示范区新的改革尝试。

  中关村科技与金融结合发展的初步经验表明,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不仅有助于在新的起点上提高高新技术园区自身的创新增长能力,为抢占全球科技与经济制高点提供强有力的资本支撑,而且有助于发挥园区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形成,为各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如果我国经济增长能够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更快摆脱对粗放增长方式的依赖,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就会更加坚实。这是我们对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前景的最大期待。

  (本文执笔:李 平)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