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万元奔驰”不能成为温州车改的污点

2012年08月28日 15:27   来源:中国网   

  温州第五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涉改车辆拍卖会26日开槌。此次拍卖的平均溢价率为43.02%,是五次公车拍卖中溢价率最低的。一辆去年八月才立户的尼桑轿车,也只比起拍价高出4000元,以8.8万元成交。而全场唯一一辆奔驰车(2000年6月出厂),仅叫价两次,就以2.4万元成交。拍卖师在定锤后,还半开玩笑地说:“这算是最便宜的奔驰车了。”(8月27日《温州日报》)

  温州公车改革,以“最彻底”而闻名。在此之前,温州公车改革虽然在车用补贴过高等问题被公众质疑为“变相发福利”,但是,温州公车改革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把官员从官轿中请了下来,并且,切切实实减少了公车的数量。放眼当下全国公车使用现状,温州公车改革是具有范本意义的。

  可是,当公众和网友看到“2.4万元的奔驰车”的字眼之后,不免有些失望——豪车以如此便宜的价格转成私有,公车拍卖还姓“公”还是姓“私”?另外,此次温州公车改革还出现了22辆7000元以下的拍卖车。这又让网友穿越到了几个月之前的“公车当废铁卖”事件。

  “2.4万元奔驰车”,貌似有许多可以支撑的理由。比如,这辆车已经使用了12年之久。车的使用寿命、车的零部件更换与维修维护,都将面临巨大的问题。而且,车的油耗也很成问题。但是,豪车毕竟是豪车。虽然说,豪车的世界,普通老百姓并不太懂,但是,这辆号称全中国“最便宜的奔驰车”到底有什么样的性价比,温州市政府不应该不公布给全部市民。将这样的车放到二手车市场之中,或是找一个客观的评估公司来对其进行评估,其价位到底是多少,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除此之外,谁拍走了这辆奔驰车,谁拍走了7000元以下的“废铁车”也都应该公布于众。

  公车,在拍卖之前,毕竟还是姓“公”的。只要是姓“公”,政府部门就不应该怕麻烦而拒绝透露相关信息。公车拍卖,拍卖的是国有资产,因此,每一辆公车就都关乎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公众进行这样那样的质疑,是行使监督权的表现。而政府也应该对每一份国有资产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心。能市场化评估,就一定要市场化评估;能公开相关信息,也一定要把每一辆车的信息公布到位,而不能留下死角。

  说到底,公众不是在质疑奔驰车为什么只卖了2.4万,而是质疑2.4万这个价位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即公车拍卖之前,应该有一个透明的公开的合理的公平的评估过程;在拍卖之后,卖主的信息也应适度公布。联系到前不久河南中牟县公开拍卖43辆的超编的公车总共卖出了39.11万元、平均每辆车卖了9000多块钱这样一个现实,公众再次怀疑温州公车改革出现“2.4万元奔驰车”并不奇怪。

  “2.4万元奔驰车”不能成为温州车改的污点。温州公车改革,已经赢得了许多公众的掌声,可就在最后一环的公车拍卖中,出现了“2.4万元奔驰车”这样一个类似于“噱头”式的话题。这个时候,温州市政府何不把工作再细化一下、再透明一下,交出一份令公众满意的答卷呢?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