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单位迎来了"盖章高潮",这也是一种"社会实践"

2012年08月28日 08:06   来源:钱江晚报   

  昨天的《扬子晚报》报道说,南京的胡女士最近为“盖章”而烦恼,因为读小学的女儿的暑假作业中有5项社会实践,“一个是去工厂参观的,一个要去社区参加劳动,一个去体验报童生活,一个是要去地铁实践的,还有一个要与青奥有关的”,都需要相关单位盖章,以证明该学生参加了某项社会实践;可是胡女士的女儿还缺两个章,不知到哪里去盖。报道说,由于新学期临近,最近几天,包括社区、公益组织在内的许多单位迎来了“盖章高潮”。

  印象中大学生一般都有社会实践任务,现在连小学生也要社会实践,是不是说明社会实践在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某些相关的现象似乎在表示着否认。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像胡女士女儿这样需要盖“五个章”的比较少见,但几乎每个中小学生的家长都至少有1-2个章需要盖。由此甚至催生出一些新型的业务。在网上,甚至有这样的小广告:“有各种社会实践印章可供选择,价格合理,详情请联系本人”——社会实践盖章已经“产业化”了。南京城西某中学学生顾明的父亲在一个公益组织工作,不久前,顾明的父亲带了厚厚一叠40份暑期实践表到单位盖章——把全班同学的暑期实践都给“包办”了。无论是“盖章产业化”还是“盖章包干”,都指示着一个事实:盖章的能力,要比社会实践的能力更重要。当然,我们无法确定这个事实的覆盖面有多广,但其普遍性是显而易见的。

  社会实践对学生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与人交往、交际、合作的能力,观察、了解社会,验证书本知识,培养公益意识,等等。但是,这些能力,不管你是否参与了社会实践,不管你是否学到了什么,一个章,都代表了,代替了。一项比较简单的社会实践,认真干,一天半天的时间总要的;一个章,手起手落的事情,瞬间就完成了;表格交上去,学校认可,成绩有效——所谓“有效”,是相关的考核记录上不会出现空白,而实际能力上的空白,就不管了。这种考核机制的虚置,恰恰说明,社会实践并不受重视,说到底,是社会实践能力不受重视,至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很多时候,受重视的是另一种能力。报道说,因为“包办”了顾明全班同学暑期实践表格的盖章任务,顾明的父亲成了同学们心中的大红人。如果这个班里有一个学生是例外,他是认真参加了社会实践才盖出了一个章,那么,他是受其他同学的尊重的可能性大,还是受奚落、嘲笑的可能性大?或者说,同学中是理解尊重他的人多,还是嘲笑他的人多?

  顾明和他的同学们未必意识到,其实他们在无意中共同参与了一项社会实践:有没有参加社会实践不重要,有没有一个能包办盖章的爹很重要,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获得社会关系、权力资源的能力。有了这次“社会实践”,他们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通行规则会更容易、更顺利。当这种通行规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实践这样的好事、正当事,最后也变成了一次拼爹游戏;这几乎已经是无法避免的“国情”了。这种“国情”不是鼓励,而是抑制人们去学习、发展正当的、有益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能力,最终结果是社会成员的心智、道德的普遍下行。这种恶果在各个方面都已经表现出来了,“盖章高潮”不过是一个不太恶劣的表征罢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