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质量指数全国第一,北京当之有愧

2012年08月20日 07:09   来源:红网   吴龙贵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中国GDP质量指数”测算并公布2011年中国内地各地区GDP质量指数排名,其中北京GDP质量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上海、浙江紧随其后。(8月19日《北京日报》)

  《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主编、国务院参事牛文元在报告中骄傲地指出,“从GDP质量生成指标来看,北京各项指标都处于优异状态。”作为首都,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京的GDP质量指数排名名列全国第一,本属理所当然。然而新闻背后,网友却多有吐槽之声,其中尤以北京人居多。

  官方与民间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大的背离,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官方看重的是理论和数据,而民众关注的则是真实可感的现实生活,以及他们对城市的所见所闻。无论官方得出的排名多么光鲜喜人,但如果不能与民众的内心感受相契合,其意义都将大打折扣。高悬空中的“GDP质量指数排名第一”或许不假,但落在地面上的北京,需要面临的问题却更加迫切。譬如一场暴雨,就暴露出北京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防害应急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以及北京之“首堵”,让普通民众望而生畏的房价……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是,就在前一天,报道称北京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天,能见度不到一公里。这些问题涵盖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是绝大多数市民生活的全部,站在阴霾的天空下,他们会为这个“第一”而沾沾自喜吗?

  更重要的是,这个GDP质量指数排名掩盖了巨大的制度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报告主编牛文元说,世界上对GDP质量仅仅从自然的绿色、资源环境等方面出发,并没有考虑到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生活质量对GDP质量的影响和反映,这是中国GDP质量指数的最大特点。其实在我看来,这种对于物质层面的过度迷恋,恰恰是中国GDP质量指数最大的弱点。要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的特殊地位,更是因为政策、资源的过度倾斜和集中所致,而决不仅仅是人为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些指标是帮助北京在GDP质量指数排名全国第一的重要原因,但却是以其它地区的相对剥夺感为代价的。

  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可以有另一种意义上的理解,北京的发展是举全国之力的一种发展,它不具任何可复制性,也没多少可借鉴的价值。在这样的前提下,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北京都没什么可炫耀的地方。社会管理上,北京有着数量惊人的外来人口,但在户籍壁垒下,这些外来人口只负有纳税的义务,却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北京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经济管理上,北京具有其它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如果农村反哺城市,那么全国就在反哺北京。而在生活质量上,谁也无法否认,北京人比我们生活得更有优越感,但是这种优越感其实是源于社会不公,而且很多是起点的不公平。譬如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录取率,北京地区的考生与外地考生竟相差几十上百倍。

  从单纯以数字论英雄的GDP,到以涵盖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社会质量等综合指标的GDP质量指数,意味着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和科学化,这是发展观的有力纠偏,无疑是个可喜的进步。但需警惕的是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即割裂地域差距,忽视显而易见的制度不公,这样的“质量指数”同样没多少质量可言,最终难免和GDP一样,沦为政绩的附庸。失去了公平这个底线,任何排名都是没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