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中国品牌日”备受关注的背后,是中国人对国货品牌的渴望。把握机遇,加快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必定能有更多中国品牌家喻户晓、享誉世界。
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日前在上海举办。从社会关注程度可以发现,中国品牌已经闯出了自己的名堂。
数据显示,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企业有142家,数量位居全球榜首。无论是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还是国产大型邮轮成功试航;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走俏海外还是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无论是“老字号”焕发新生还是“新国货”备受追捧;这些“精彩时刻”既记录下中国品牌阔步前行的铿锵步伐,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品牌的强大力量。
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领跑,中国品牌的底色不外乎四个字——自主创新。以电池为例,从液态锂电池到半固态锂电池,从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的麒麟电池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安全性能更高、续航里程更长、充电速度更快。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3.8%,这正是我国汽车企业发展顺应时代大势,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必然结果。
国货潮牌也在实力“圈粉”。蜂花、郁美净、上海硫磺皂等老牌国货在社交平台、直播电商平台上赢得好口碑;北京稻香村、陶陶居等老字号,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第五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半年在网上购买过国货“潮品”的用户占比达58.3%。国货不仅“潮”在产品,还“潮”在走进生活的方式,它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国人的日常生活贴得更近。可以说,乘势而上的国货品牌,既是一个“经济故事”,更是一个“文化故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自主品牌高端化期待更大突破
打造中国品牌 擦亮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