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呵护老年人上网安全,重点还是要保障他们的财产安全。维护老年人网络权益需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防止老年人沉迷网络,职能部门、平台、企业乃至社区都有不少可以做的事情,但最重要的角色还是亲人。
以前,很多年轻人抱怨父母不懂网络,跟不上时代;如今,不少年轻人担心父母沉迷网络,忽视了现实。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这其中,约1.7亿是网民。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近年来逐步加速。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完成1735家网站和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这为更多老年人“触网”提供了有力支持。那些曾经的网络世界“边缘人”,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社交、学习技能、了解时事。
当然,互联网并非桃源净土。在广大老年人享受美好数字生活的同时,围绕老年人上网安全的各种话题常常成为舆论场中的热点,有的事关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的事关老年人财产权益。长时间在直播间购物,熬夜等小说更新,频繁刷短视频,追短剧大额充值,为主播狂热打赏……种种现象也让不少“银发网民”被打上了“网瘾老人”的标签。
“网瘾”,一个曾经让无数国人谈之色变并大动干戈的词语,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官方定义和统一的医学鉴定标准。大众语境中的所谓“网瘾”,我们或许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沉迷网络”,它并非一种成瘾需要治疗的疾病。不少老年人沉迷网络,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寻求精神慰藉、探索新鲜事物都是重要动机,而移动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低成本娱乐、即时互动,以及越来越精准的推送,也让老年人遨游在网络海洋中乐此不疲。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多维联动,让老年人安享数字生活
直播间不能成为“神话间”“谎话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