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不能成为“神话间”“谎话间”

2024-05-13 10:19 来源:人民网

  “一瓶水卖1300多元,而且保质期长达10年,这到底是怎样的‘神水’?”前不久,重庆市民郭畅(化名)在网上发布视频,讲述了他母亲网购保健品的一段经历。

  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直播间,充斥着类似的保健品销售话术,吸引了不少有健康焦虑的老年人购买:有的产品号称有治疗奇效,到手后查看说明才发现只是普通食品;有的下单时号称一个疗程就能见效,后面商家却变着法地让消费者追加购买;有的包装上标注的生产厂家,查询时居然已经注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6亿,其中,约1.7亿人是网民。随着老年网民的不断增多,“银发经济”驶入了数字化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市场力量参与其中。但是,一些唯利是图的骗子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他们利用某些老年人重视养生但缺乏判断力的弱点,以各种“名医神药”对老年人进行围猎,肆无忌惮地敛取不义之财。

  以那瓶售价1300多元的“神水”为例,一些老人之所以重金求购,是因为被瓶身标注的“荣获国际发明专利”“欧洲专利号”等称号所蒙蔽,认为该产品很靠谱。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套路:线下为来历不明的产品打上“高科技”“高效能”等标签,线上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对老人进行“洗脑”,以不明觉厉的“天价商品”实施精准收割。

  2023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直播间里的“苦情戏”,有部分主播在直播间里以“儿子”“女儿”的身份和口吻,专门哄骗老人购买“神药”。尽管此类骗局早被拆穿,但至今仍有人在直播间里兴风作浪,由此不难发现两方面问题:首先,虽然不少老人已经学会上网,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依然有限,很容易被人针对知识盲区进行攻击;其次,由于违法成本过低,某些人仍对“套路营销”抱有侥幸,甚至幻想着捞一把就跑。

  对于老年人来说,重视养生保健的重点不在于“买买买”,而在于提高健康素养和知识储备。对于那些夸夸其谈、语出惊人的“神药”,必须提高警惕。

  对于子女来说,在帮助老人提高甄别能力与防范意识的同时,更应该多关心一下老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活状态。现实生活中,独居老人更容易受到不良主播的“围猎”,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孤独寡淡的生活很容易拉低老人的心理防线,这也正是“苦情直播间”上下其手的根源。人到老年,亲情慰藉直接关系到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守护亲情就能守住老人的心理防线,方能避免无孔不入的骗子趁虚而入。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近年来,打击“坑老骗局”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网络平台也应积极作为——如果说依法打击是事后追责,加强平台监管更容易防患于未然。

  直播间不能成为“神话间”和“谎话间”,对于那些有违常识、有悖法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话术”,该下大力气整顿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直播间不能成为“神话间”“谎话间”

2024年05月13日 10:19   来源:人民网   赵志疆

  “一瓶水卖1300多元,而且保质期长达10年,这到底是怎样的‘神水’?”前不久,重庆市民郭畅(化名)在网上发布视频,讲述了他母亲网购保健品的一段经历。

  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网络直播间,充斥着类似的保健品销售话术,吸引了不少有健康焦虑的老年人购买:有的产品号称有治疗奇效,到手后查看说明才发现只是普通食品;有的下单时号称一个疗程就能见效,后面商家却变着法地让消费者追加购买;有的包装上标注的生产厂家,查询时居然已经注销……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6亿,其中,约1.7亿人是网民。随着老年网民的不断增多,“银发经济”驶入了数字化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市场力量参与其中。但是,一些唯利是图的骗子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他们利用某些老年人重视养生但缺乏判断力的弱点,以各种“名医神药”对老年人进行围猎,肆无忌惮地敛取不义之财。

  以那瓶售价1300多元的“神水”为例,一些老人之所以重金求购,是因为被瓶身标注的“荣获国际发明专利”“欧洲专利号”等称号所蒙蔽,认为该产品很靠谱。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套路:线下为来历不明的产品打上“高科技”“高效能”等标签,线上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对老人进行“洗脑”,以不明觉厉的“天价商品”实施精准收割。

  2023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直播间里的“苦情戏”,有部分主播在直播间里以“儿子”“女儿”的身份和口吻,专门哄骗老人购买“神药”。尽管此类骗局早被拆穿,但至今仍有人在直播间里兴风作浪,由此不难发现两方面问题:首先,虽然不少老人已经学会上网,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依然有限,很容易被人针对知识盲区进行攻击;其次,由于违法成本过低,某些人仍对“套路营销”抱有侥幸,甚至幻想着捞一把就跑。

  对于老年人来说,重视养生保健的重点不在于“买买买”,而在于提高健康素养和知识储备。对于那些夸夸其谈、语出惊人的“神药”,必须提高警惕。

  对于子女来说,在帮助老人提高甄别能力与防范意识的同时,更应该多关心一下老人的精神需求与生活状态。现实生活中,独居老人更容易受到不良主播的“围猎”,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孤独寡淡的生活很容易拉低老人的心理防线,这也正是“苦情直播间”上下其手的根源。人到老年,亲情慰藉直接关系到老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守护亲情就能守住老人的心理防线,方能避免无孔不入的骗子趁虚而入。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近年来,打击“坑老骗局”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网络平台也应积极作为——如果说依法打击是事后追责,加强平台监管更容易防患于未然。

  直播间不能成为“神话间”和“谎话间”,对于那些有违常识、有悖法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所谓“话术”,该下大力气整顿了。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