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澳高速南岗洼路段在暴雨中受灾严重,当晚有152名农民工在高速公路上救出了上百名被困游客。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慈善家李春平等先后提供了30.4万元和15万元的赠款,表彰这些农民工见义勇为的行为。然而,部分参与救援的农民工表示,“钱确实发了,但是又被收回去了,连发放的新毛巾被都被没收了”。(8月9日《京华时报》)
如果说这些农民工的救人壮举曾经“感动中国”的话,他们现在的尴尬遭遇无疑正在“刺痛中国”。聚集在媒体的闪光灯前,他们是头顶光环的救人英雄,然而,当媒体的关注度稍稍减退,在那些公众视线所难以达到的建筑工地,他们迅速被打回弱势群体的“原形”——不仅慈善捐款被无理收回,有人甚至因此而丢掉了赖以为生的饭碗。
还能够说些什么呢?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生存状况。尽管爱心捐助者亲手将善款递到他们手中,仍然无法避免项目负责人“照单全收”,而这样于情不容、于法无据的恶劣行径,居然是假农民工之手亲自完成。这些被誉为英雄的农民工,甚至还来不及品味喜悦,就立刻陷入了“英雄气短”的尴尬处境。
项目负责人辩称:“因为工期紧,又有人要走,为了留住人,就让工人将善款上缴,准备压到8月底再给民工”,这是何等拙劣的借口。工期紧与农民工接受的善款有什么关系?既然是想“留住人”,为什么不提高工资待遇,反而是百般克扣巧取豪夺?连引起巨大轰动的英雄都不放在眼中,连备受舆论关注的善款都不放过,寻常农民工又会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况?
时至今日,农民工工资仍旧是一个异常沉重的话题,尽管各级政府三令五申,依然无法阻止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频繁发生。在有些用人单位眼中,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已然功德无量,任何额外的收入都应如数上缴,慈善捐款也概莫能外。善款虽然送到了农民工手中,同等的数额却已从工资中扣除,这样非凡的“创意”,大概是爱心人士所始料未及的,这样逼仄的生存环境,同样是社会公众所无法想像的。一出农民工集体救人的壮举,就这样演变成一幕合法权益被集体践踏的悲剧,事态的急剧转变令人情何以堪?
英雄无疑是可敬的,然而,在我们为英雄接受层层嘉奖而欣慰的同时,不应忽略,还有一些英雄因为壮举而承受着层层盘剥,仅仅因为他们的名称是农民工。身处弱势群体,劳资地位的不平等使得他们处于绝对的劣势,唯一的依靠只剩下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是,法律法规是否足够有力呢?当拖欠工资事件依旧不时发生,当克扣善款事件依旧如律师所说“法律上对用人单位的惩罚不会很严重”,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我们时常因农民工的义举而感动,这不仅是因为对英雄的仰慕,何尝不是基于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情?审视此次事件,不仅局限于讨还原本属于这些草根英雄的善款,还有必要从中反思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救赎他们贫困的权利。无论他们是不是英雄,他们都有权捍卫自己合法的权益,这样的权益,显然不仅仅是外界捐赠的善款。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