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不去基层”的女博士“骄娇二气”从何而来?

2012年08月08日 15:28   来源:荆楚网   龚朴磬

  厦门大学的一名女博士去基层,坚持微博“吐槽”,抱怨“小地方”、“破地方”做事不行,吃的一点都不好、过得太憋屈,提前退场要求统战部配个好车送,并宣告考察收获为:“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由于身份特殊,有关她的微博言论很快在网上引起非议。(8月8《中国青年报》)

  博士,在人们心目中是高级人才,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能。女博士“吐槽”,散发着“天子骄子”高人一等的骄气、贪图享乐追逐富贵的病气和不能吃苦又不耐劳的娇气,引起网友“反胃”自在情理之中。

  骄娇女博士从何而来?一是家庭娇惯。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食不厌精、穿不厌多、玩不厌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甚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二是学校“偏科”。重应试教育轻思想教育,孕育了高分低能、高分无德的“畸形儿”、“书呆子”。三是社会“污染”。社会是个“大染缸”,女博士虽身处“殿堂”,也难免受到以金钱论英雄、拜金主义盛行、急功近利太浮躁的不良社会风气“污染”。

  如此骄娇知识分子,纵然才高北斗、学富五车,不过纸上功夫,难言利国利民。君不见,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君不见,研究所理事长认为“腐败和贿赂是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君不见,学者算出“房价一平50万无妨”;君不见,专家测出2010年中华民族已完成62%的复兴任务!

  要去骄娇气,还得接地气。博士出了“殿堂”即进“庙堂”未必是好事。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哉斯言!理论之铁,得基层实践之磨砺,才能铸造出为国为民之倚天宝剑。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博士吐槽”吐出“教育畸形”    2012年08月08日
  • ·大学的洋博士情结 助推文凭造假    2012年07月27日
  • ·“用电博士”无线到小区    2012年07月25日
  • ·博士帽缘何贬值    2012年07月22日
  • ·博士帽为何开始贬值    2012年07月18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